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随着人类与环境资源矛盾的日益突出,土地的保护亦成为关注的重点。土壤侵蚀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威胁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土壤保持工作一直备受关注。近几十年来,“3S”技术发展迅速,利用“3S”技术,结合土壤侵蚀模型,对于研究土壤侵蚀机理及土壤保持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祁连山南坡在祁连山区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保护作用。为掌握祁连山南坡近10年的土壤保持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3S”技术,结合USLE模型,利用祁连山南坡DEM数据、Landsat系列数据、青海省土壤类型图和祁连山南坡周边站点降雨数据,分别计算了研究区2004年、2009年、2014年三期的现实土壤侵蚀量和土壤保持量,分析了土壤侵蚀与坡度、海拔、植被覆盖度关系,探讨了土壤保持量与坡度、海拔、植被覆盖度及土地利用方式的关系。获得如下结论:(1)研究区土壤侵蚀易发生区域为海拔4000~5000m,坡度在25°左右区域、植被覆盖度为中覆盖度区域;研究区内的现实土壤侵蚀量与坡度、海拔、植被覆盖度三个环境因子相关性明显,现实土壤侵蚀级别及平均侵蚀模数随着坡度与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植被覆盖度的提高而降低;现实土壤侵蚀量随着年际变化整体呈减小趋势。(2)从植被覆盖度(中覆盖度、中高覆盖度、高覆盖度)、海拔、坡度不同年际间平均土壤保持量模数和土壤保持量来看,是逐步稳升的;随着坡度及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平均土壤保持量模数呈增加趋势,随海拔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研究区平均土壤保持量模数较大区域为3000~4000m的海拔范围内、缓坡以上、高覆盖度区域,应加强此区域的生态治理工作,以达到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3)林地及草地构成了祁连山南坡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的主体;应重点防护3000~4000m的海拔范围内,缓坡以上的林地及草地生态系统,来稳定研究区的土壤保持量。近10年的土壤侵蚀量整体减小,2004年、2009年、2014年三期的现实土壤侵蚀量分别为2.11×107t/a、2.48×107t/a、1.54×107t/a;土壤保持量逐年增加,2004年、2009年、2014年三期的土壤保持量分别为1.20×107t/a、1.86×107t/a、3.71×107t/a。表明祁连山南坡生态环境在不断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