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经济日益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步伐的加快,政府在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公共支出不断增长,如何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绩效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枢纽和媒介,银行监管是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构建新体制、完善新机制的特殊阶段,监管工作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有效监管的理念和要求,既是一个实践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作为行政管理研究的新兴领域之一,银行监管的效率问题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本文围绕银行监管效率问题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分析。笔者认为,银行监管首先是一种行政行为,因为它不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从而增加社会总的福利;但它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方式,也是一种经济行为。银行业的特殊性在于政府通过其组织和支配着基本的社会货币财富,这同时也是银行监管的特殊性所在。当前我国整个社会处在转型时期,政府职能和定位将不断发生调整和变化,而作为银行业来讲,也正在成为体制改革和机制转化的重点领域,整个行业自身、从宏观到微观都在发生深刻变革,因此银行监管本身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也就相当繁多和复杂。本文分析认为:银行监管效率提升的关键点在于使监管部门的风险监管与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实现良性互动。风险管理和风险监管对于风险控制与防范的重要性决定了银行和监管部门间存在利益的一致性,但是对于具体的风险程度,银行和监管部门两者间存在着不一致,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股东,整个银行业、处于不同清偿顺序的债权人之间也存在着不一致。这种差异性决定了有效的监管应是一种强调监管部门风险监管与银行风险管理的互动关系、注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监管。为此,必须切实防止监管不足和过度监管两种倾向:一方面,缺乏必要的风险监管将使银行没有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的动力,甚至会变相地鼓励和强化其承担高风险获取高收益的动机;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的过度监管会使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受到不恰当的抑制,而且过度的监管还得不到银行的积极配合,银行会寻求规避监管的方法来对监管机构的管制做出反应,使现有的监管政策失效。随着我国银行业开始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大框架之中,商业银行在组织制度、业务创新、业务运作、行业管理等方面已逐步与国际相接轨,银行监管部门必须遵循国际准则,顺应银行监管的国际发展趋势,加大改革力度,并积极创造条件,以逐步适应银行监管的国际化要求。本文认为,从未来走势看,提升银行监管的效率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重点:一是借鉴《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建立全方位的风险监管制度,创造银行风险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包括构建基于风险监管、有利于促进银行业稳健发展的银行审慎监管法规体系。二是在风险监管中融合银行风险管理,引导银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督促银行建立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控机制、制度,充分发挥银行风险管理的能动性,允许银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银行风险模型,同时坚持放松限制与强化监管并举,推动银行创新的不断发展和银行监管水平的不断提升。三是在风险监管中引入市场机制,提升银行监管效率,关键是在激励相容的监管理念下发挥好市场力量对银行经营管理的约束作用,充分体现全面性、客观强制性、公平性和持续性。四是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的监管政策。在统一的监管政策和监管操作规程下,针对地区特殊性,各类机构内控制度、业务特点和风险问题的差异,研究分析各种监管政策的适用性,制定区域性的、有针对性的监管政策和监管重点,使监管政策更加有的放矢,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