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词汇的研究在二语习得领域重获广大研究者和老师的关注,但如何有效习得和保持词汇一直以来是一个有趣的谜题。二语环境下的二语词汇习得机制有别于母语习得,因此,随之便出现了二语词汇是通过有意学习还是附带习得的巨大分歧。由于有意学习无法满意地解释学习者拥有大量的词汇,更多研究者的注意力转移到附带词汇习得。
有关附带词汇学习的理论层出不穷,其中Laufer和Hulstijn两人的投入量假设因其容易量化受到了广泛好评。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任何一个任务都可以诱发一定的投入量;投入量越高,词汇习得和保持就越好。本论文正是由于受到这一理论的启发,试图检验词汇通过附带习得是否取决于任务诱导的投入量,同时检验学习者因素以及阅读任务是否影响词汇的附带习得。
在此研究中,南昌工程学院的90名非英语专业专科新生被分为四组分别完成其中一项任务,即阅读理解、阅读以及完形、阅读以及句子翻译、阅读以及造句。这四项任务的投入量各不相同,并且以投入量指数的大小做升序排列。因此,我们预测词汇习得和保持的结果会相应的以任务4>任务3>任务2>任务l的顺序出现。
词汇保持分数用最近出现的词汇测量工具词汇知识量表进行统分,所获得的数据用SPSS进行了分析,本研究主要结果概况如下:
1)中国具有中等英语水平的学习者都可以通过完成带有不同投入量的任务来附带习得词汇。
2)不管是即时后测还是延时后测,词汇保持的序列是任务3>任务2>任务4>任务1,这与试验前的假设有所出入。这说明较高的投入量未必会引发更好的词汇保持,所以其它影响因素也不容忽视。
3)结果同时说明,不管是在即时后测还是延时后测,试验对象的学业成绩与词汇保持量无关,但他们的词汇量大小却与词汇保持有很大关联。
研究结果说明,尽管投入量假设为二语词汇习得提供了一套有用的理论并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但这一假设并不成熟,还需进一步加深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