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入手,主要运用比较文学学科中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探讨作为外来文化的基督教在晋中地区的传播情况,以及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为适应当地文化进行了哪些调适。尽管基督教努力适应当地文化,但是冲突仍然不可避免,文章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的两次较大的冲突即义和团运动与非基督教运动为例,说明其冲突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文化的原因。 在不断的冲突与会通的过程中,基督教在晋中地区已经有130年的历史。现在,在晋中地区,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在逐渐增加。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概括了基督教在晋中地区130年的发展历史,梳理了有关晋中地区基督教记载的史料和有关晋中地区基督教的研究成果,并指出文章将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入手,运用比较文学学科中的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探讨基督教在晋中地区与当地文化的冲突与会通,分析其原因。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基督教在晋中地区的传播情况,分析其传播特点,及其为了在晋中地区生存与发展,所做的适应当地文化的调适。 第三部分以义和团运动和非基督教运动为例,梳理了基督教与晋中发生的冲突的历史事实,并分析了爆发冲突的原因。之后,文章就基督教文化与当地文化的相异点进行了比较,认为基督教文化与晋中当地文化很难融合的原因在于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有本质上的差异,其文化和思维在很多方面是相反的,即使融合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的。 第四部分以“基督教刊物《谷声》刊载诗词”为例,论述基督教在晋中地区与当地文化如何进行调适与会通。从诗词形式、诗词语言、诗词内容、诗词作者等方面论述了基督教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其原因是传教士通过诗词写作来传播基督教,是很典型的文化融合的例子,在晋中仅此一例。而且,诗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顶峰、是中国文化的典型特征之一,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典型文化之一,通过分析传教士写作诗词这一典型事例可似有力地说明两种文化融合的原因及其特点。 第五部分为结语,指出基督教在晋中地区发展过程中的冲突与会通,实际上就是基督教文化与当地文化交流与互动的过程。基督教文化为了适应当地文化,作出了教义教规、传教方式、诗词写作、慈善事业等方面的变革,当地文化尽管以其强势性一直在排拒基督教文化,但是信仰基督教的人数与日俱增,充分说明当地文化在接纳和认可基督教文化,而且基督教文化已经成为当地文化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