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学生被动语态的使用情况进行初步的调查、分析,揭示出其对被动语态的习得情况。采取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以定量研究为主,以定性研究为辅。其中,定量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于一份自制的试卷,定性研究则基于试卷中的一份调查问卷。论文首先对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本身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语言习得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人们如何习得第二语言做了详尽的研究,其中对句法习得的研究一直是焦点,对于被动态的习得研究却很少,而对于中国学习者被动语态习得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绪论,简要介绍了该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目的,并对国内外有关被动语态的习得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对比分析,以及各章节的内容。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介绍了被动态的三种分类和特点,即Quirk等人的分类、Granger的分类以及在本文中的分类。第三章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介绍了五个理论基础:中介语理论、语言迁移理论、石化理论、标记理论、错误分析理论和对比分析理论。第四章对本研究的受试对象、研究问题、测试工具、研究方法以及具体操作步骤进行了详细地阐述。本实证研究建立在确立的研究目标的基础上,包括两组受试,是来自同一所大学的104名在校学生,均为非英语专业的理科生,分别属于一二年级。调查研究采用了考试的形式,试卷包括五部分;主动态与被动态的相互转换、选择题、汉译英与英译汉。试卷中包括调查问卷题目,问卷包括受试者的基本个人信息。全部题目不要求署名。第五章讨论了通过此方法所获得的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了基于以上统计数据分析结果的主要发现。包括:被动语态使用不足是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被动语态的主要错误形式,其次是被动态使用混乱,而被动语态的过度使用属于出问题最少的部分。在主要发现的基础上,探讨了导致上述被动语态错误的主要原因:1.被动语态使用不足既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有关,又与对动词知识掌握不完备有关。2.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体现。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必然造成思维模式上的重大差异。这一思维模式上的差异成为学习者的习得障碍。中国人喜欢形象思维,而西方人喜欢抽象思维;中国人习惯综合概况,西方人习惯具体分析,强调逻辑关系;中国人强调并列布局,而西方人擅长用从属关系。3.英汉被动结构的不同特点。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英语是一种形态丰富的语言,其动词本身就有主动态和被动态的区别;而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动词没有任何语态和时态的变化。中国学生在习得英语被动语态的过程中,受到这两种语言之间的这种差别的影响,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偏误。第六章为结论部分,对本文所做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针对总结的原因提出教学建议,指出其有局限性的地方,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结论是被动不足是中国学生习得被动态的最主要特点,出现的频率最高;被动混乱次之,被动过度发生的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