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昌都(Chab-mdo)嘎玛(Karma)乡一代手工艺工匠一直为佛教文化的输出提供了众多直观的造像与绘画艺术作品,在历史上形成了独特的噶雪(Kar-shod)一派地域艺术特点。因而对作为社群存在的噶玛手工艺工匠群体的文化研究显得颇具意义。本文研究对象为历史空间范围内的噶雪地域手工艺工匠群体一直延伸到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共同体,并从文化共同体的研究角度对噶雪手工艺工匠群体文化进行分析。依托在嘎玛乡进行的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利用国内外藏学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尝试对群体社会史进行书写,将地域、文化、群体三者间的互动关系加以呈现。全文通过对早期噶雪手工艺工匠群体历史的回溯,说明早期手工艺艺术流派与藏传佛教教派,特别是噶玛噶举派(Karma-bkav-brgyud-pa)之间密切的关联,从切(Chod)这种密宗(Tantra)修行方式的角度理解手工艺工匠自身技艺的修行方式。由对几个典型的噶雪手工艺家族的情况叙述为切入点,对这些家族构成了手工艺传统行会的另一种组织形态进行分析,并反映手工艺工匠逐渐由寺院依附成为地方独立话语权的社会群体存在的事实。对手工艺工匠们日常家庭生活进行分析,包括对家户(Khang-ming)及骨系(Rus-pa)构成的基本身份概念的阐述,并通过对手工艺工匠家庭中普遍流行的一妻多夫婚姻制度的分析,抽离出其独特的长子权威观念所反映的一些家庭日常生活规则,以此为基础展现手工艺工匠家庭的现实世界家庭生活。对现代手工艺工匠精神世界的宗教生活进行描述,通过人类学的研究范式对手工艺工匠技艺及朝圣(Gnas-skor)仪式进行分析,阐明宗教与来自于萨满(Shaman)的传统对噶雪手工艺工匠文化共同体建构所起到的巨大影响力。结语部分通过对噶雪手工艺共同体研究的个案,提出了对区域性的文化共同体研究的一些设想,一方面是给予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公民身份建构问题既包含国家国民层面的也包含社区公民层面的双重性,以足够地来自文化视角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对宗教或精神层面的认同,对于现代社会所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所能提供的启发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