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子宫颈癌(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ICC)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目前已有研究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引起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病因,HPV感染后,大部分病人一年内转阴,但仍有约10%的可能性发展为子宫颈病变,说明除HPV感染外,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还与性行为、分娩次数、免疫机制及多种癌基因密切相关,各因素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共同促进癌症的发生。因此,为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迫切需要寻求一种可靠指标或手段来提高宫颈癌的诊断,使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更有意义。本研究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宫颈脱落细胞进行C-MYC基因检测,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中C-MYC基因表达在宫颈病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抽取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行子宫颈癌筛查的1000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宫颈脱落细胞同时行液基细胞学检查、等离子谐振技术(SPR)检测高危型HPV(HR-HPV)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C-MYC基因。对以上检测任一项阳性者,即细胞学为不能确定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其以上病变,和(或)高危型HPV阳性者,和(或)C-MYC基因阳性者,均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以病理确诊。结果:1000例妇女中高危型HPV阳性率为6.4%(64/1000),宫颈脱落细胞C-MYC的扩增率为2.90%(29/1000),经病理诊断为CINI、Ⅱ、Ⅲ及宫颈癌者分别为20例(2.00%)、6例(0.06%)、8例(0.08%)和4例(0.04%)。1、液基细胞学、HPV、C-MYC基因检测宫颈高度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94.45%、61.11%、77.78%,特异性分别为94.39%、95.53%、98.96%,与细胞学比较,C-MYC基因检测方法在灵敏度(77.78%)较细胞学(94.45%)低,特异性(98.96%)较细胞学(94.39%)高;与HPV检测比较,C-MYC基因检测方法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上均高于HPV检测,提示C-MYC基因检测在宫颈CINⅡ及其以上高度病变筛查中优于SPR-HPV检测,对宫颈高度病变的筛查有意义。2、C-MYC基因扩增在HPV阳性组和HPV阴性组中分别为18.75%(12/64)和1.82%(17/9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02,P<0.05)。3、C-MYC扩增在细胞学无宫颈上皮内瘤变(NILM)组为0.76%、ASCUS为7.41%、ASC-H为16.67%、LSIL为28.57%、HSIL为73.33%、SCC为100.00%,C-MYC扩增在HSIL及其以上病变中的扩增率明显高于LSIL及其以下病变(χ2=304.470,P<0.05)。4、在不同组织学结果中C-MYC的扩增率:NILM为10.99%、CINI为25.00%、CINII为50.00%、CINIII为87.50%、浸润癌为100.00%,C-MYC阳性表达随病理学分级而升高,其扩增率在CINII及其以上病变中明显高于CINI和NILM者(χ2=33.110,P<0.05),提示C-MYC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C-MYC与宫颈高度病变(HSIL)关系更为密切。结论:1、C-MYC基因检测在宫颈CINⅡ及其以上高度病变筛查中优于SPR-HPV检测,对宫颈高度病变的筛查有意义。2、C-MYC扩增率随着细胞学分级的增高而增高,而且在HSIL及其以上病变中的扩增率明显高于LSIL及其以下病变。3、C-MYC扩增率随着病理学分级的增高而增高,而且在CINII及其以上级别病变中的扩增率明显高于CINI和NILM者,提示C-MYC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C-MYC的扩增与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密切相关,C-MYC扩增与否有可能作为判断有无高度病变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