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内在修辞决定外在修辞,言说方式同时也是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的角度深度审视“寓言”概念。认为它不仅是一个修辞学或诗学的概念,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形式原则:即用一个类似的观念取代另一个观念的比喻方式,而且是一个审美概念,一种绝对普遍性的理解方式和观察模式。体现了人对自然和对自我认识的转变,并与时代历史的发展构成同一。为说明这一点本文重点考察了寓言在不同时期发展形态的嬗变。全文分四部分:一、寓言概念的重新界定;二、寓言发展的历史追朔;三、现代寓言理论的形成;四、寓言在当代的新发展。 文章第一部分在比较分析权威辞书及重要理论家对寓言的界定之后,认为多集中于文体或修辞方面而提出自己研究的新思路。认为寓言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观察模式。 第二部分详细探讨了寓言发展的历史。分为五个阶段:(一)寓言的起源。认为寓言起源与神话思维和逻辑思维有同源性。体现了人的混沌与原始的齐万物的境界。(二)寓言与神话的分离。寓言在形态上的初步形成和独立期。二者有了不同的关注视角和对象:俯视、尘世、人性/仰视、天国、神性。人的自我意识初步觉醒,体现了寓言视角中得“人本主义”色彩。(三)寓言对宗教的迎合与放弃。表现为中世纪说教式寓言。二元对立观念中,人受到压制。寓言一方面成为宣扬教义的工具,另一方面,尤其在中世纪后期,是反对宗教压制,争取人的声音的武器。表现出寓言对意识形态批判的雏形。(四)寓言与自然、历史的奇怪结合。这是近代寓言的诞生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破译象形文字的努力为寓言表达方式的诞生提供了动力。他们在二者之间找到了同构性,从而赋予寓言历史、自然、哲学的内涵。重要影响在于开始关注寓言形式本身。将形式作为研究客体。(五)寓言与象征的相遇:现代寓言概念的正式确立。古典主义以来,随着象征概念的世俗化,逐渐发展了与之相对的一个思辩概念,即寓言概念。标志着现代寓言概念的正式形成。 第三部分是现代寓言理论的形成。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本雅明在历史的纬度上对这一形式进行了考察,并运用于现代社会和现代艺术的评价。形成真正的现代寓言理论,并提出现代寓言的特征在于:与象征的某种对立、断裂性、多义性、破坏性及救赎性。 第四部分探讨寓言在当代的新发展。以詹姆逊的寓言理论为基础,阐明了寓言在当代社会,在现代和后现代的背景下,对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阐释和批判功能。认为他是人们自省、反叛、和消除神话给予人的虚假的想象性安慰的有效手段。并认为它已从文学向建筑、音乐、戏剧、影视甚至商业广告等文化载体的众多领域渗透。文章最后还谈到文化回归思潮的现象,认为它与寓言的去魅功能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