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凡综合征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ingdeaiqing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马凡综合征是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病,主要累及纤维结缔组织,其病变的微纤维主要牵累三个组织器官系统:骨骼、眼和心血管,患者常因心血管因素致死,杂合子患者有50%的可能性将这种疾病遗传给后代,希望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来避免患儿的出生。1978年英国剑桥的Steptoe和Edwards教授通力合作,应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孕育了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30多年来,随着生殖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辅助生殖技术应用日渐广泛,植入前遗传学诊断逐渐推广,减少了基因类疾病的遗传,实现优生优育。【目的】初步建立马凡综合征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体系。【方法】1.通过对一例马凡综合征患者家系进行调查,找到致病突变位点及其在家系的遗传情况。2.对已经证实为马凡综合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行IVF/ICSI后夫妻双方同意捐献的异常受精和发育不良的废弃胚胎,进行外周血单细胞,单卵裂球及MⅡ卵母细胞应用MDA方法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已知突变位点的特异性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探讨单细胞水平进行突变位点检测的可行性。3.利用患者自身的SNP和STR位点分析,找到与突变位点连锁的多态性遗传学标记。【结果】1.本例马凡综合征患者的突变位点为一新生突变c.2647T>C(Trp883Arg)。2.其外周血单细胞WGA产物进行PCR后测序可以测出与患者外周血DNA测序发病位点一致的碱基突变。非马凡综合征患者胚胎的单卵裂球及MⅡ卵母细胞未测得相应的碱基突变。3.可以采用患者自身的SNP位点及D15S123,D15S978和D15S1028三个STR位点作为遗传连锁标记。【结论】1.通过对本例马凡综合征患者的家系调查,发现本患者的突变极有可能为一新生突变。对于新生突变的多态性连锁标记寻找需要依靠单倍型分析。2.本研究为探讨马凡综合征PGD的可行性,根据单基因遗传病PGD常用的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WGA及PCR技术初步建立了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和扩增产物的测序技术,构建了较为稳定的单细胞单基因疾病诊断的方法体系。3.初步分析可以作为目的基因的多态性连锁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和微卫星位点,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研究还需进一步进行单个精子的扩增分析,获得患者的单倍型信息,找到与患者突变位点连锁的多态性标记。
其他文献
【正】 一九四八年夏天,中原大地上硝烟滚滚,炮声隆隆,人民解放战争正在激烈进行。伴随着军事战场上的节节胜利,中原解放区经济战场上也打开了新局面。中州农民银行作为经济
目的:观察不同运动方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2015年7-12月高血压住院患者10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运动组50例,强化运动组50例。常规运
室上速是一种很常见且需要紧急处理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常呈阵发性突然发作,可持续数秒、数分、数小时甚至数日。室上速可发生于任何种类的器质性心脏病,如风心、冠心、先心、高心、甲亢心及其它心肌病。还有一部分室上速可发生在没有心脏病的“健康”人身上,常与劳累、精神紧张、吸烟、喝咖啡、饮酒、电解质紊乱和体位改变有关,其中最应关注的是低血钾。最近发现,有一些人室上速是由于脊柱骨关节错位引起,特别是胸1~5小关
近年来,40岁以上的脂肪肝患者明显增多。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成人脂肪肝的发病率约为10%。脂肪肝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诱发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包括饮酒、肥胖、糖尿病、中毒、营养过剩、内分泌及代谢异常等。脂肪肝是指脂类特别是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堆积过多。正常人肝脏中的总脂量占肝脏重量的5%(内含磷脂、甘油三酯、脂酸、胆固醇及胆固醇脂),若总脂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即称为脂肪肝,超过的越多,
目前,大部分医生对不恰当的妊娠期尿路感染患者的用药都十分谨慎,唯恐用药不当而引起畸胎。为此,有些医生选用以下三种方法对该病进行治疗:一是“吊盐水”,目的是通过给孕妇注射盐水增加其排尿量,从而减轻其尿频、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二是给孕妇服用中草药,理由是中草药比较安全,几乎无毒副作用;三是当孕妇的病情无法控制时,则劝其转院治疗。  无疑,这几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例如,使用“吊盐水” 的方法虽然可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