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百年来农业作为整个社会的生命基底,让中国人的乡土记忆是隽永而绵长的。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也决定了乡村社会、乡村文明的不可替代性。然而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受工业化、信息化以及经济利益主导的冲击,乡村地区的发展处于落后的弱势地位,长时期呈现出低端输出和被动改造的状态。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任务,要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坚定而宏大的中国梦,乡村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乡村振兴势在必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社会的图景必然会发生改变。乡村教育是促进和复兴乡村文化的基础,而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这也意味着新时代下乡村学校教育、乡村文化发展有新使命。我们对于乡村文化的治理塑造,不应是全盘否定的文化移植,而应该尊重其生发的自然性、历史性、人文性,让乡村文化既要留有乡村风骨的精神内核,又要符合新时代的思想道德要求,才能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内涵保障。乡村学校作为扎根于乡村社会的文化单元,是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最有活力的场所。乡村学校教育有义务也有能力承担起乡村文化建设的责任,通过以学促文、以教促文,在传承乡村历史文化的同时,提升对乡村子弟的教育质量,让乡村子弟成为反哺乡村的人才,形成既有短期效果又有长期影响的乡村文化、乡村教育发展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的选题缘由和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思考,简述了现阶段学术界关于乡村文化内涵特点、乡村文化传承困境、乡村学校教育、乡村学校与乡村文化关系等内容的研究成果。整个研究依照背景解读——现状分析——发现问题——提出对策的思路,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去探究乡村学校教育对于乡村文化的促进发展。同时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以便更好的明确研究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于政策背景与乡村学校教育、乡村文化建设的关系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下推进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其与乡村学校教育存在着互助关系。乡村振兴战略在促进乡村学校教育良性发展的同时,乡村学校教育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助力和人才补给。乡村文化作为乡村社会的文明基底、乡村教育的精神场域,则是乡村建设的精神内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动力。通过梳理三者间的关联,能明确在新时代下,乡村学校教育在促进乡村文化发展中的责任担当,即乡村学校教育定位需顺应乡村社会转型发展、继承和保留乡村文化、乡村生存智慧、同时要助力乡村文明治理提升文化约束力、以学促文实现乡民自我认知重塑。第三部分是关于乡村学校教育为乡村文化发展服务的现状分析。通过对乡村学校实地调研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可发现调研学校在服务当地乡村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会因各自文化基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学校文化和服务举措。在现阶段其共同点是乡村学校开始尊重乡村特性重视文化教育感召力,积极关注乡村发展主体(乡村少年)精神世界的构建,并且努力成为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探究中心。第四部分是分析乡村学校教育促进乡村文化发展还存在的问题。虽然现阶段乡村学校就这一块工作较之前已有大的转变,然而还是存在有乡村学校教育内容与乡村文化处在初端融合阶段,师资不足、教育推广内容较表层等导致乡村学校对于乡村文化的承继发展后续动力不足,以乡村学校为乡村文化传播载体的辐射范围有限以及乡村学校的文化教育与乡村公共文化交流不紧密的问题。第五部分则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乡村学校教育如何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文化发展而提出一些策略建议。建议重新审视乡村教育模式建立教育新目标,乡村学校才更有可能接纳更多的乡村文化知识与生活经验。合理运用教师队伍,突破教师队伍培育困境才能为乡村教育的发展补足推动力。另外积极探索校园开放度辅助建立乡民文化心态以及加强乡村文化联动机制主动打造文化核心区,则是从大的方面建议学校增加促进乡村文化发的途径。结语部分是对于研究问题的总结。乡村的振兴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教育与文化的双关性让乡村学校在传承与发展乡村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乡村学校对乡村文化的深切关照是重正乡村教育意义的工作抓手。关注乡村学校在乡村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力,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乡村学校教育的走向,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