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蒸汽补碳转化制甲醇合成气催化剂的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rf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烷蒸汽补加二氧化碳催化转化制合成甲醇合成气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引起了高度重视,一方面它可以利用取之不尽、对大气环境造成温室效应的CO2,使之转化为有用的碳源,达到调节合成气中H2/CO比例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甲烷消耗,从而降低合成气成本,使甲醇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作者对目前国内生产研制的三种较好的催化剂Z412W、Z413W和CN-16YQ进行了评选,以正交试验表L16(45)安排试验,考察温度、空速、CO2/烃碳、H2O/烃碳四种因素对这三种催化剂,用于制合成甲醇的合成气催化反应的影响,找出最优反应条件和评选出这三种催化剂中活性、强度、抗析炭能力、抗毒性、水碳比等综合因素最好的催化剂。经在串珠反应器中的多次重复试验和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中的佐证试验结果,以及析炭量测试,结果表明,CN-16YQ析炭量最大,Z412W和Z413W两种催化剂的析炭量都很小,综合活性数据、析炭量数据和强度各因素表明,Z412W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强度高,抗析炭能力强,水碳比低等特性,而且造出的合成气H2/CO的比例适合合成甲醇的合成气,能满足工业实际生产的需要。 另外,在磁力搅拌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中,采用正交表L25(56)安排试验,考察温度、甲烷流量、CO2/烃碳、H2O/烃碳四种因素对Z412W催化剂反应的影响,并且进行在3.0MPa下运行300h以上的寿命考核,并考察了该催化剂的最佳工艺操作参数。试验结果表明,Z412W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经历300h以上的寿命试验后仍然无粉化现象,其强度好,活性衰减情况符合要求;同时排出的冷凝水未见变黑,其析炭量少。并且寻找出Z412W催化剂的最佳工艺操作参数为,温度800℃,H2O/C=3.2,CO2/C=0.3,在该条件下,Z412W具有良好的活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性,同时能够满足工业长期生产的需要。 在磁力搅拌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中,采用正交表LZ。(5‘)安排试验,压力3.OMP。下,以温度、甲烷流量、COZ/烃碳、H20/烃碳四种因素为影响因素,考察2412W催化剂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情况,得到了在温度650850℃范围内的宏观动力学方程式,由甲烷转化速率方程可以看出,对甲烷转化速率影响很大的是甲烷和水蒸气的量,适当增大水碳比有助于提高甲烷的转化速率;C0和HZ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影响较小,但从节约能耗方面考虑,水蒸汽的量不宜过大,而且当水蒸气的量达到一定量之后,不会再促进反应速率的提高;由二氧化碳转化速率方程可以看出,二氧化碳浓度对提高二氧化碳转化速率起到决定性作用,但二氧化碳的量太大,很容易造成析炭,综合考虑析炭因素,在不析炭范围内应用该催化剂可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量。
其他文献
引言$$当今世界,军事革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迅猛发展,战争形态进一步演变,作战方式方法发生深刻变化;军队组织形态加速演进,精干高效组织成为建设主流,小型基本作战单元强力
报纸
本文讨论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内部控制的特殊要求,同时提出对系统开发和实施的系统发展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各个部门的管理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日常运行过程的日常控制
为了解决土壤个性化施肥问题,笔者分别采用了速测和常规2种方法测定了10个北方土壤样品中的氮、磷、钾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速测法和常规法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达到0.966
本文从王松泉阅读教学思想的客观载体,王松泉阅读教学思想的实践品质,王松泉阅读教学思想的理论建构三个方面,探究了著名教育家王松泉的教学思想。
曹保平导演以其创作实践向世人展示了其电影坚守情怀,他和他的影片具有经年专属的独特风格。执导电影十几年来,曹保平从容地做自己的电影,能够做到理性地平衡好与外界事物的
针对英国最近发生的骚乱,英国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表示,不能以几个简单的理由来断定造成英国连日骚乱的根本原因。他强调纪律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这些年来英国家庭教
<正>妈妈严厉,尽管把我从小带到大,但是我们不亲密,也鲜有沟通;爸爸忙,与我也鲜有沟通。况且我初中上的是寄宿制学校,两星期才回家一次,沟通更是稀罕。我习惯了把所有事情藏
问:很高兴能采访您,目前为止,您对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部?在您看来,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答:刚写完的新长篇《耶路撒冷》,相对最满意。以个人趣味,我喜欢宽阔、复杂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项目施工成本也随着攀升,从而使项目施工风险加大。现以施工阶段论述如何去控制施工项目的成本,使得有效的资金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Wit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研究阶段为2017年3月~2018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23例,均为接受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