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超声内镜(EUS)对以消化道症状为首诊的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8年12月以消化道症状为首诊的,结肠镜检查发现粘膜下肿物后进一步行超声内镜检查,并行手术、穿刺或药物治疗的136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或药物治疗结果为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分为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内异组)14例,非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组(非内异组)122例。并将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与手术、穿刺结果或药物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消化道症状为首诊的,结肠镜检查发现粘膜下肿物后进一步行超声内镜检查的女性患者共计136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穿刺或药物治疗明确临床诊断,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分为内异组(n=14),非内异组(n=122)。其中,内异组14例患者EUS均诊断为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与临床诊断标准一致。非内异组122例患者中,121例EUS除外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EUS诊断为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但术后证实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EUS诊断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9.2%、93.3%、100%。EUS下病变回声高低、血流有无与肠道子宫内膜异位有关,P分别为0.000、0.0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4例女性患者,年龄17-49岁,中位年龄42岁,病变大小1.0-2.5cm,病变距离肛门口7-30cm,结肠镜下均表现为粘膜下隆起性改变,表面光滑或粗糙。超声内镜表现为固有肌层低回声病变,部分可突破外膜,累及子宫。12例病灶位于直肠,2例位于乙状结肠。结论:超声内镜是诊断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技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是否伴有肠道受累做出准确的评估,为治疗提供更多信息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