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电针对围绝经期患者相关症状的治疗效应与频次的关系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0例围绝经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各15例,其中脱落3例,完成治疗及随访的共27例,研究组14例;对照组13例。两组取穴相同,穴位:子宫、关元、天枢、三阴交。两组采取相同的操作方法:双侧子宫与天枢接电针,波形选取疏密波;频率为10/50HZ,电流强度0.5~1.0mA,每次留针30分钟,两组治疗周期均为8周。研究组针刺频次为一周三次,对照组为一周一次。采用绝经症状评价量表(MRS)、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和烘热日记卡观察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8周、随访20周、32周后的评分变化。采用SPSS17.0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8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说明研究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对照组也有一定的疗效,两组治疗均有效,但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2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8.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电针一周三次的治疗具有远期疗效,一周一次则不明显,一周三次临床疗效优于一周一次。2.MRS评分在治疗期,研究组M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M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说明在治疗期电针治疗可以改善围绝经期症状。两组治疗8周后MRS评分与治疗4周后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症状疗程越长,疗效越明显,证实了电针治疗的有效性。随访20周后,32周后,研究组MR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随访20周后,对照组MR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减少(P<0.05)。随访32周后,对照组MR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远期疗效;随着时间的延长,研究组治疗效应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电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远期效应与治疗频次有密切关系,一周治疗三次的远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一周一次。3.平均24h烘热积分治疗4周后,研究组烘热分较治疗前有所减少(P<0.05),对照组烘热积分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烘热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烘热积分较治疗前有所减少(P<0.05);说明在治疗期电针治疗可以降低围绝经期患者的烘热积分,其疗效与频次有关,一周三次较一周一次具有一定的优势。分别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烘热积分与治疗4周后烘热分,研究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说明电针一周三次组治疗围绝经期烘热症状疗程越长,疗效越明显,电针一周一次组无明显变化。随访20周,32周后,研究组烘热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烘热积分较治疗前有所减少(P<0.05)。说明电针在改善围绝经期患者烘热症状方面具有远期疗效,一周三次组症状改善更明显。4.MENQOL评分在治疗期,研究组、对照组MEN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说明在治疗期电针治疗可以改善围绝经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分别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MENQOL评分与治疗4周后MENQO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电针可以改善围绝经期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疗程的增加其疗效越明显。在随访期,研究组、对照组MEN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说明电针在改善围绝经期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远期疗效。结论1.电针可以显著缓解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2.电针改善围绝经期相关症状的远期疗效与针刺频次有关,一周三次远期疗效优于一周一次;3.电针能显著降低围绝经期患者的烘热积分,一周三次临床疗效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