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严重威胁全球小麦生产安全的气传性真菌病害,其流行常常造成小麦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近年,小檗被鉴定是小麦条锈菌的转主寄主,人们才了解小麦条锈菌的完整生活史。小麦条锈菌能通过突变、异核作用、有性生殖发生遗传变异产生新小种,导致许多优良的抗条锈病小麦品种在生产使用中3~5年便失去使用价值。目前,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87191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严重威胁全球小麦生产安全的气传性真菌病害,其流行常常造成小麦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近年,小檗被鉴定是小麦条锈菌的转主寄主,人们才了解小麦条锈菌的完整生活史。小麦条锈菌能通过突变、异核作用、有性生殖发生遗传变异产生新小种,导致许多优良的抗条锈病小麦品种在生产使用中3~5年便失去使用价值。目前,研究表明有性生殖是导致条锈菌毒性变异的主要途径。因此,许多学者围绕小麦条锈菌的有性生殖开展了研究。本研究于2018年在野外采集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的田间小麦条锈病标样,结合当地同年份从自然发病小檗上分离得到的小麦条锈菌,采用表型检测与基因型检测,比较两者群体间的关系,以证实小檗在小麦条锈病发生中的作用,为该地区小麦条锈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有性群体对不同抗条锈基因的毒性谱整体上比无性群体的要窄,然而其毒性多样性和新菌系产生比率比小麦上的无性群体高。源自小檗上的小麦条锈菌对抗病基因Yr8、Yr10、Yr32、Yr26、Yr27、Yr Exp2、Yr2的毒性频率均高于分离自小麦的小麦条锈菌,其中对抗病基因Yr8毒性频率高于分离自小麦上的小麦条锈菌的9倍,而对抗条锈基因Yr Tr1、Yr43、Yr3、YrSp、YrTye、Yr6、Yr7、Yr17、Yr28、Yr9、Yr18、Yr1、Yr29、Yr25和Yr44的毒性频率均低于分离自小麦上的小麦条锈菌。分离自小檗上的小麦条锈菌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为0.403,Kosman指数(K)为0.652,而分离自小檗附近的小麦上的小麦条锈菌的分别为0.285和0.412。有性群体的小麦条锈菌新菌系的形成率为72.7%,无性群体的新菌系形成率为36.3%。2.有性群体和无性群体存在相同的或较为相似的毒性谱。在24个单基因系上的毒性反应型中,源自小檗的B15菌系与其周围小麦上的小麦条锈菌W11菌系为同一毒性类型。基于24个抗条锈基因的毒性相似系数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953时,分离自小檗的B10菌系与分离自小麦的W12菌系共同聚为一枝,分离自小檗的B15菌系与分离自小麦的W8和W11菌系共同聚为一枝。主坐标分析(PCo A)发现分离自小檗上的小麦条锈菌和分离自小麦上的小麦条锈菌被明显地聚在一起。基于19个中国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B26与W10拥有相同的毒性谱。3.有性群体与无性群体不仅具有相似的遗传组成,而且有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其无性群体的丰富。有性群体和无性群体的所有位点都存在相同的等位基因,但是在SUNIPst15-30、RJ27、SUNIPst10-48、SUNIPst11-44、CPS34、PstP031、CPS32、RJ3N等8个位点上的部分等位基因只在有性群体中被检测出。有性群体的香农信息指数I(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和期望杂合度He(expected heterozygosity)分别为I=0.701和He=0.368,而无性群体的分别为I=0.601和He=0.326。4.小檗能够一定程度上为其附近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提供菌源,并影响当地小麦条锈菌群体的遗传结构。有性群体和无性群体之间的基因流(Nm)大于1。基于贝叶斯算法的Structure结果表明,当K=2时,小麦条锈菌有性群体和无性群体之间存在相同遗传背景。基于非参数主成分判别分析(DAPC)发现源自小檗的小麦条锈菌和其附近小麦上的小麦条锈菌较为明显的聚在一起。上述结果表明两个群体之间的遗传结构存在相似性。
其他文献
设f为图G的一个一般全染色(即若干种颜色对图G的全部顶点及边的一个分配),如果(?)u,v∈V(G)且u,v相邻,就有f(u)≠f(v)并且(?)e1,e2∈ E(G)且e1,e2相邻,就有f(e1)≠f(e2),则称f为图G的Ⅰ-全染色;如果Ve1,e2∈E(G)且e1,e2相邻,就有f(e1)≠f(e2),则称f为图G的Ⅵ-全染色.令C(u)={f(u)}∪{f(uv)|uv∈E(G)}是u的
全球变暖背景下,气温的升高会影响降水、融雪、蒸发等多个水循环过程,进而威胁到部分区域的水资源平衡状况,也由此改变了干旱的时空分布及强度。农业作为高耗水行业,全球农业平均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0%以上,气候变化加速了区域水循环,对农业用水安全也构成了一定威胁与挑战。如何解决高农业用水需求与有限可利用淡水资源之间的矛盾,缓解气候变化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农业用水管理的重点研究任务。量化评价未来气候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主粮作物。中国也是世界上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但平均亩产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马铃薯晚疫病是制约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目前马铃薯晚疫病检测依靠专家经验,人眼识别,检测效率低;田间马铃薯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药量浪费严重。为实现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早预防早治疗,提升马铃薯晚疫病的检测效率,减少晚疫病大面积爆发造成的损失,减少病害防治过程中的药液浪费,结合田间马铃薯
果园靶标具有冠层大、枝叶稠密的特点,为了提高药液穿透力国内外广泛使用风送喷雾技术。喷雾机风送风力如果过大,会造成大量农药飘移问题,风力如果过小,则无法贯穿果树冠层,达不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研究果园风送喷药空间风场分布规律以及风场与果树冠层交互作用,建立风场模型是风力调控技术装备研发基础。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利用计算机快速计算得到流体控制方
图的染色理论在描述点与点之间关系的实际问题中产生,在诸多领域皆有应用,比如自然科学领域或者社会科学领域.因此对图的染色理论的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在点可区别正常全染色的研究基础上,利用“色集事先分配”,“构造染色”等新思路对完全三部图K3,n,p的点可区别一般全染色和点可区别IE-全染色问题进行探讨,利用反证法的手段分段证明一般性规律以及当图的顶点数较少时出现的一些特殊性情
农用无人机特别是多旋翼无人机因作业效率高、机动灵活等特点,近年来在农情信息快速获取、空中农药喷洒、播种、施肥、森林灭火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利用农药喷洒无人机,可有效避免田间作业人员与农药的接触,减少农药对田间作业人员的危害。但是,由于无人机单次携带药量和续航能力有限,需返回到固定降落点才能更换药液或电池,大大影响作业效率。若装载无人机、药罐和蓄电池等的机动作业平台,能根据无人机的作业位置在一定范
花椒窄吉丁(Agrilus zanthoxylumi Hou)是为害花椒树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以幼虫在树干中越冬,啃食韧皮部为主,大量发生时造成树势严重下降,枝干流胶、腐坏,严重影响花椒产业经济发展。目前最常见的防治手段以化学农药结合人工防治为主,但农药使用频率及种类的增加,会使得害虫极容易产生抗药性,害虫治理防不胜防。昆虫在取食植物后,体内的解毒酶会因植物次生物质的作用而发挥诱导代谢功能,起到保
本文以榆林地区小杂粮中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为研究对象,基于Qu ECh ERS样品处理技术优化了小杂粮样品前处理过程,对比研究了不同提取溶剂、净化剂对小杂粮样品前处理的吸附净化效果,考察了相关基质效应影响,建立了Qu ECh ER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MS)检测小杂粮中22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研究成果主要如下:(1)通过优化Qu ECh ERS样品前处理过程,考察了相关基质效应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大部分果园中农药喷施机械由于连续喷雾产生的药液浪费现象以及喷雾漂移产生的漏喷现象,基于前人研制的风送式喷雾机使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dynamics)技术拟合基于喷雾机车速和喷雾距离的风场漂移模型,通过多传感器融合信息优化定位模型,并基于拟合的风场漂移模型和优化的定位模型研制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控制系统,其能有效抑制喷雾机的喷雾漂移,实现精准对靶喷
近年来农业机械逐步向智能化作业模式转变,精准变量施药是田间喷雾作业模式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热点。本研究针对于大田旱田环境的农药喷洒作业模式,为提高田间农药的利用率、实现节水节药和智能化作业,研究基于处方图数据信息的变量喷雾施药控制系统,并以自主导航高地隙自走式喷雾机为基础平台,实现变量喷雾施药作业。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PWM的变量控制方案,设计了变量施药控制系统。设计了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