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3-4及以上间隙的腰椎间盘突出,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率不是很高,但是临床诊治比较棘手,手术治疗方法很多,但是都有各自的临床局限性,鉴于此背景我们在采用硬脊膜切开椎间盘摘除的方式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与侧后方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对比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后路硬脊膜切开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单间隙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前者在临床治疗高位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丰富该病的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3月-2013年3月选择单间隙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35例,腰2-3间隙13例,腰3-4间隙2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患者16例,椎间盘突出呈巨大型6例,突出合并钙化型2例,行后路硬脊膜切开椎间盘摘除后外侧植骨融合术,不做内固定;B组患者19例,椎间盘突出呈巨大型7例,合并钙化的3例,行侧后方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平均随访2年4个月,并行JOA评分和ODI评估,所得结果用SPSS17.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数据的统计学意义,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多样本均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纵向组内比较。结果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各组间术前与术后各随访期末的JOA评分、ODI评估对比的差异,以及两组间各随访期数据比较的差异。A组患者出血量为150ml-340ml,平均253ml,B组患者出血量为320ml-670ml,平均478ml,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5-125min,平均93min,B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05-165min,平均137min。A组患者术前JOA评分为10.3±2.27,ODI为54.31±11.07%,随访期末JOA评分为24.1±1.26,ODI为18.27±5.81%,术前与随访期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前JOA评分为10.6±2.33,ODI为53.93±10.46%,随访期末JOA评分为24.5±1.25,ODI为18.02±5.78%,术前与随访期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随访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硬脊膜切开的方法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对脊柱的稳定性破坏小,术后患者也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对中央型、巨大的、合并钙化的椎间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