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脏腑相表里理论在中医学理论理论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也是藏象学说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得到充实和发展,该理论对于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对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传变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脏腑相表里理论中提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表明肺和大肠关系紧密。本文主要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分别艾灸肺经原穴太渊穴和大肠经原穴合谷穴观测肺区温度和大肠区温度变化是否存在相对应关系,以此来探讨肺与大肠之间的相关性。运用红外可视化的现代技术来验证“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用现代科学实验为脏腑相表里理论提供数据支撑,为脏腑相表里理论增添现代科学依据,更好地将脏腑相表里理论运用到临床和科研教学。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中医药现代化传承研究相结合,为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成像诊断提供客观化、可视化的科学解释与描述,也为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更丰富的现代科学研究资料。方法:选取100名健康的在校大学生志愿受试者,通过分别艾灸受试者的太渊穴和合谷穴,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测艾灸前后肺区和大肠区的温度变化。本文的实验研究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实验对象进行红外拍摄,观察、记录受试者分别艾灸太渊穴和合谷穴前后,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大肠区、小肠区、胆区、胃区、膀胱区以及肺经的俞募穴(肺俞穴、中府穴)和大肠经的俞募穴(大肠俞、天枢穴)的温度数据。本研究运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的配对t检验分析数据,以(?)±s(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再对艾灸肺经原穴太渊穴前后的肺区与大肠区、小肠区、胆区、胃区、膀胱区的温度的差值和艾灸大肠经原穴合谷穴前后的大肠区与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的温度的差值用SPSS26.0统计软件做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进行相关性比较,来观察哪个脏腑之间的温度变化程度更显著。同时,在艾灸肺经与大肠经原穴前后,也选取了肺俞穴、大肠俞穴、中府穴、天枢穴的温度数据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的配对t检验分析,并对肺俞穴、大肠俞穴、中府穴、天枢穴的温度数据的差值做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进行相关性比较,在艾灸原穴后,选取背俞穴和募穴作为更进一步的探讨分析。结果:(1)艾灸太渊穴前后各部位的温度的比较中,(1)受试者的肺区、大肠区的温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肠区、胆区、胃区、膀胱区的温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再将艾灸前后肺区温度的差值分别与大肠区、小肠区、胆区、胃区、膀胱区温度的差值做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受试者肺区温度差值与大肠区温度差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区温度差值与小肠区、胆区、胃区、膀胱区温度差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艾灸太渊穴前后穴位温度的比较中,受试者肺俞穴、天枢穴、中府穴、大肠俞穴的温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前后肺俞穴温度差值与天枢穴温度差值、中府穴温度差值与大肠俞穴温度差值做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受试者肺俞穴温度差值与天枢穴温度差值、中府穴温度差值与大肠俞穴温度差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艾灸合谷穴前后各部位的温度的比较中,(1)受试者的大肠区、肺区的温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区、肝区、脾区、肾区的温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再将艾灸前后大肠区温度的差值分别与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温度的差值做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受试者大肠区温度差值与肺区温度差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肠区温度差值与心区、肝区、脾区、肾区温度差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艾灸合谷穴前后穴位温度的比较中,受试者大肠俞、中府穴、天枢穴、肺俞穴的温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前后大肠俞温度差值与中府穴温度差值、天枢穴温度差值与肺俞穴温度差值做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受试者大肠俞温度差值与中府穴温度差值、天枢穴温度差值与肺俞穴温度差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太渊穴后,肺区和大肠区温度明显升高,肺俞和天枢穴、中府穴和大肠俞的温度均升高,观察到红外热象图呈现热偏离现象,并且肺区温度变化与大肠区温度变化、肺俞穴温度变化与天枢穴温度变化、中府穴温度变化与大肠俞温度变化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艾灸合谷穴后,大肠区和肺区温度明显升高,大肠俞和中府穴、天枢穴与肺俞穴的温度均升高,红外热象图显示热偏离,并且大肠区温度变化与肺区温度变化、大肠俞温度变化与中府穴温度变化、天枢穴温度变化与肺俞穴温度变化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一结论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可视化的数据验证了脏腑相表里理论中“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正确性,也说明了肺和大肠在生理病理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为脏腑相表里理论在今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