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习俗作为社会风貌中的重要一环,在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中便已经存在,其中不乏有许多习俗流传至今。但是在时代变迁、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传统习俗也同样会随之有所发展变化。尤其在唐五代时期,随着多民族的融合、多元文化的交流,中原传统习俗也同样会与其他民族、其他宗教文化的习俗互相影响,并产生变化。祈雨习俗作为传统的中原巫术文化中的一种祭祀仪式,在殷、周、汉、魏晋南北朝等不同的朝代都有所发展转变,如从春秋战国时代之前是“以人祠雨”,两汉时期出现以董仲舒雩祭之法为宗的祈雨祭礼,而到魏晋时期则变成“作土偶求雨”,并且在佛教传入中原以后,祈雨仪式又因为有了同其他宗教文化的交融,于是产生了另外的变化。而祈雨习俗的变化深刻体现在当时的文学作品当中,本文从具体的文学文本出发,探索这一习俗在社会生活中的反映。第一章探索祈雨习俗在唐五代小说中的反映。唐五代时期多元文化交融,形成了儒释道三家并存的局面,又由于统治阶级对佛教和道教不同程度的重视与利用,因而两教在社会生活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小说作品中具体表现出了与祈雨相关的佛俗与道俗,并通过对比小说情节与宗教经文当中的相似部分,以及小说中出现的与祈雨仪式相关的僧人与道士的形象,具体探究宗教与习俗之间的互相影响与融合。第二章从文体出发,研究唐五代祈贺雨文的影响。旱灾频繁之时,组织祈雨祭祀活动是彰显官员仁政的重要方式,统治阶级多积极参与,因而出现了大量与祭祀仪式相关的祭祀文体,包括祈雨文与贺雨文。祭祀仪式离不开人与神的参与,因而将祈贺雨文划分为与人交流以及与神沟通两类,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总结出祈贺雨文当中体现出的仪式意义。第三章站在诗歌题材的角度,研究唐五代祈雨题材诗歌的发展。基于文化发展与政治影响的关系,从统治阶级对待旱灾的态度出发,影响到具有参政热情的文人墨客的诗歌创作主题,不仅关注民生问题,也投入了文人的同情心理,以及诗僧的宗教情怀。此外,本着鼓舞百姓,真正达到体恤灾情的目的,出现了一些以期望为内涵表达人们欣喜的喜雨题材诗歌丰富了祈雨诗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