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突出特征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走过了30年改革之路的今天,人均GDP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工业化也已经初步具备了成熟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作为经济增长重要载体和工业化伴生体的城市化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并且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工业化的主要特征。但是,随着中国内、外部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的城市化道路需要“创新”和突破。本文旨在以准确判断中国城市化现有水平为前提,以回顾和总结中外城市化经验教训为基础,通过详细分析我国城市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变化,提出一条适应时代、国情和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这里的外部条件变化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内部条件变化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转向集约,工业化由不可持续的传统工业化转向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本文所论述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包括新型城市化体系、新型城市化动力与新型城乡关系三个方面。除导言外,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首先对现有的已经或熟的城市化的基木理论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为“中国城市化道路选择”这一具体问题,奠定一般性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城市化的定义与范畴、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城市化的发展类型以及城市化发展的演进过程以及各阶段的特征。其次,以城市的起源、发展为历史线索,研究不同时期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特点与人的需求和发展的关系,最终得出结论:城市化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历史过程。再次,系统地论述城市文明,包括定义、内涵,对城市化的意义,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最后,论述了城市化道路的范畴,包括主体、客体、载体、影响因素和合理选择的原则。第二章,是对国外城市化道路的历史回顾与特点分析。本章主要选取了六个典型国家作为分析样本,英国是第一个完成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国家,美国是当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日本和韩国是与中国毗邻具有相同人口、文化特点的国家,印度和巴西是与中国处于相同发展阶段和具有类似城市化特点的国家。对发达国家城市化道路的分析使我们吸取城市化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道路的分析使我们吸取城市化的教训。第三章,是对国内城市化道路的历史回顾和特点分析。本章以改革开放为时间节点,把新中国以来的城市化道路划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回顾和分析。简而言之,我国的城市化在改革开放以前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是一种违背客观规律的城市发展方式;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市化逐渐走上正轨,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却存在“重速度、轻效益”、“重规模、轻质量”的问题。第四章,首先总结传统城市化道路的特点与问题,阐述新时期、新阶段城市化的新背景,并以此为基础定义新型城市化道路。其次,本文构建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因此,要分别论述城市化与以人为本的关系,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与协调发展的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再次,论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关系,因为工业化与城市化就像一对双胞胎,具有特殊的紧密联系。因此,新型城市化道路必须是在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实践中构建。第五章,这一部分是以上一章为指导思想提出的我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具体实施策略。主要包括了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的新型城市体系的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内涵的新型城市化动力的选择,和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手段的新型城乡关系的塑造。本章旨在选择一条通过构建合理的城市体系、选择科学的城市化动力,并以城乡均衡发展为目标的新型城市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