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采油用耐温耐盐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合物驱油技术是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有效手段,能在高温、高矿化度油藏应用的耐温耐盐聚合物驱油剂是当前研究开发的热点。疏水缔合型聚合物以其独特的盐增稠溶液性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对该类聚合物的研究已成为开发三次采油用耐温耐盐聚合物的一个重要方向。本论文旨在针对高温、高矿化度油藏三次采油的需要,利用疏水单体与丙烯酰胺进行共聚,制备综合性能良好的耐温耐盐聚合物驱油剂。 论文首先进行了疏水改性单体的合成与选择。合成出了三种含氟丙烯酸酯(FCA、FSOA和FSNA)和N,N二丁基丙烯酰胺(DBA)。利用所合成的4种疏水改性单体和另外1种市售有机硅改性单体(SC)分别与丙烯酰胺进行共聚,制备出相应的共聚改性聚丙烯酰胺驱油剂。通过对所得5种共聚改性聚丙烯酰胺驱油剂综合性能的比较,确定N,N-二丁基丙烯酰胺(DBA)为最佳的改性单体。之后,论文以N,N-二丁基丙烯酰胺(DBA)作为疏水改性单体,采用胶束聚合方式与丙烯酰胺进行共聚,系统研究了聚合配方和聚合工艺条件对所得聚合物驱油剂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引发体系、引发剂量、引发温度、各种助剂量进行优化,使聚合物的分子量有了较大提高,所得聚合物的特性粘度大于22dl/g。通过优化疏水单体配比、表面活性剂用量和水解度的控制,使所得聚合物驱油剂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 对DBA-丙烯酰胺共聚物驱油剂的性能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共聚改性聚丙烯酰胺驱油剂耐温、耐盐性能均优于目前应用超高分子量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DBA改性聚丙烯酰胺驱油剂的溶解速度小于2小时、过滤比小于1.5,完全达到聚合物驱油现场应用的要求。在温度为85℃、矿化度为40500mg/l的条件下,浓度为1500mg/l的DBA共聚改性聚丙烯酰胺驱油剂溶液的表观粘度达到47mPa.S以上,完全能够满足油田三类油藏开发的需要。模拟驱替物理实验结果表明:DBA-AM共聚物比HPAM有更高的阻力系数和有效粘度;如果提高溶液矿化度,DBA-AM共聚物溶液的残余阻力系数、阻力系数和有效粘度都增大,而对于分子量为2000万HPAM溶液,除残余阻力系数增加外,阻力系数和有效粘度都降低。模拟孤岛油田高盐油藏的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在1500mg/1的DBA-AM共聚物溶液驱油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5%左右。可见,本论文制各的DBA-AM共聚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耐温耐盐聚合物驱油剂,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高效的能源转换装置,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因具有高效率、环境友好和燃料灵活等优点得到广泛关注。然而较高的操作温度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降低操作温度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而操作温度的降低给电解质的电导率和电极催化活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分别研究了碳酸盐含量对Sm0.2Ce0.8O1.9(SDC)-碳酸盐复合电解质的影响、以及Ag含量对Pr2NiO4(PNO)-Ag复合阴极的影
2,5-二甲氧基-4-氯苯胺(缩写CDMA)是一种重要的偶氮类有机染料中间体,可通过重氮化反应制备多个黄色和红色偶氮类染料。目前CDMA的生产工艺主要是采用氯化硝化法,主要有烷基化、氯化、硝化和还原四个步骤,其中还原步骤又可以为分铁粉还原工艺和加氢还原工艺,铁粉还原通常是在甲醇水溶液或乙醇水溶液中进行的,加氢还原常用的反应介质有甲醇、乙醇、甲苯和二甲苯,反应物2,5-二甲氧基-4-氯硝基苯(缩写C
润滑油溶剂脱蜡脱油装置是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利用低温下溶剂的选择性和溶解性,溶解馏分油中的润滑油组分而不溶解其中的固态烃,在某一温度下进行过滤分离,得
虾青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活性功能,甚至比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的抗氧化活性还要高,因此在医药、化妆品、保健品、食品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雨生红球藻作为一种淡水藻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