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伤椎分别置入单向与万向椎弓根螺钉的6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的差别。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无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例,被分为两组:单向钉组(伤椎及伤椎上、下位椎体各置入2枚单向椎弓根螺钉)和万向钉组(伤椎置入2枚万向椎弓根螺钉,伤椎上、下位椎体各置入2枚单向椎弓根螺钉),所有病例均行经伤椎置钉的后路3椎体6钉2棒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基本情况,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伤椎后凸角及后凸Cobb角等的变化,评估经伤椎置入两种椎弓根螺钉的骨折复位、后凸畸形矫正及维持能力,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疼痛、功能变化,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内固定松动、折断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共有46例患者,术后随访6-18月,平均12月。两组在性别、年龄、骨折节段、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向钉组术前伤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伤椎后凸角、后凸Cobb角分别为(59.1±10.2)%、(92.24±3.0)%、(20.8±3.9)°、(19.0±5.6)°,万向钉组分别为(57.8±12.4)%、(92.0±3.0)%、(21.44±5.6)。、(19.9±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术后第3天,单向钉组伤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伤椎后凸角及后凸Cobb角的矫正度分别为(31.5±9.7)%、(4.9±6.3)%、(12.44±3.9)°、(9.7±3.6)°,万向钉组分别为(32.7±11.7)%、(4.6±2.4)%、(11.8±5.1)。、(11.2±4.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单向钉组丢失度分别(3.1±1.7)%、(2.1±1.5)%、(1.8±0.7)。、(3.3±2.6)。,万向钉组为(4.6±3.0)%、(3.4±1.5)%、(3.1±2.1)。、(3.9±2.4)。,除后凸Cobb角丢失度外,其他指标的丢失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单向钉组中,伤椎前缘高度与伤椎后凸角在术后第3天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后缘高度在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其余指标在术前与术后第3天、术前与末次随访、术后第3天与末次随访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同时期VAS、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向椎弓根钉组出现1例断钉,万向钉组无断钉及松动情况。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功能损伤。结论对无脊髓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经伤椎分别置入单向或万向椎弓根螺钉的6钉内固定方式均能有效的恢复骨折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但与万向钉相比,置入单向椎弓根螺钉在减少术后矫正度丢失方面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