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视域中的中国当代审美主义文艺理论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fzwcb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与审美的关系既是一个文学理论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涉及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转变的现代性问题。文学理论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既是对文学的科学认识,也是对人生及人生意义进行的价值探索。在不同价值观念的开示下,不同社会、时代、文化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学观念、对文学本质的不同认识和对文学规律的特定总结。正是现代价值观催生了人们不同的人生观、审美观、文学观,从而使传统而且基本的人生问题、审美问题、文学问题得到了全新的、现代的观照和解答。从古至今,人们形成了为政治、为教化、为宗教、为人生、为审美的众多文艺观念,而为审美而艺术的观念则是现代的。美学的诞生就是一个现代性事件,它一方面连通着现代价值观念的建构,另一方面促进了文学艺术向审美的生成。反过来,文学与审美关系问题的推进,一方面是文学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表征、建构了现代价值观念。因此,对文学与审美关系问题的探索,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审理这一关系的建立开辟出来的文学道路、拓展出的文学空间,一是审理这一关系的建立在开辟人生新路和拓展人的生存空间方面的影响。在这两个方面,我们既应该客观地肯定在现代人们创造性地开掘文学与审美关系对文学、对人生意义具有的建构价值,也应该冷静地意识到不适度地看待两者的关系存在着使文学和人生审美主义化的现代化陷阱。这既是现代性的意义,也是现代性的限度。   基于这种认识,本论文对文学与审美的关系、尤其是当代文学界对文学与审美关系问题的处理,尝试着进行一种宏观地、历史主义地梳理。这种梳理大致集中于以下方面:问题兴起的思想文化背景;当代文学理论中文学与审美关系的变化考察;一般文学创作和大众文化中的审美主义问题;对审美主义文学理论的反思。   本论文的第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把文学与审美的关系问题置放于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转型的现代性背景之中,考察它的实质、价值和存在的问题。为审美而艺术是现代的文艺观念,这种文艺观念的抽象理论表述就是文学艺术是审美的。然而文学艺术和审美的关系、它们的魅力,并不像有些理论表面宣称和有些人表面理解的那样自在而神秘,它们的生成和力量来自于使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具有合法性、合理性、正义性的一系列基本的现代价值理念。现代社会构建了完全不同于传统社会的、对人生具有根基性建构作用的基本价值谱系,那就是围绕着对人类生命的神圣敬畏而凝聚起来的一系列价值:普遍仁慈、平等、正义、对日常生活的肯定、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自律等。在其中,对人类的神圣肯定和必须通过人类自我来进行和实现这种肯定的现代方式使人在现代成为了价值自足的主体。这种现代价值观念和实现价值的方式,使文学艺术及文艺观念在现代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首先是模仿论和再现论文艺观向表现论文艺观转变。现代以来,文学不再是对生活的模仿,而是一种经过自我的表现。其次,现代文艺地位、作用发生了变化,由于文艺的特殊本质被看作是一种表现、显现,所以它成为具有内在深度的现代价值根源的典范性显现方式和实现样式,艺术家在现代成为既有敏锐感觉又有深刻思想的人类模范。现代文艺的真正力量就在于实现对这些不同于传统的现代基本价值根源的揭示和接触。承诺对人类的神圣肯定以及以特殊的方式进行、实现这种肯定一起构成了文艺的现代内涵、审美内涵。这就是现代为审美而艺术的由来和合理性所在,也是现代艺术的特殊性和特殊价值所在。在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中,文艺既是现代社会的良心又是现代文化的先锋,它以其对人的觉醒的呼唤、对人性异化的敏锐觉察、超凡脱俗甚至惊世骇俗的特异表现,成为人们或主动、或被动关注的中心和焦点。这既开辟了文学的新路和空间,也拓展了人的生存空间。   因此任何对现代基本价值根源的背离,也就是现代文学、审美和理论的迷失。在诸多的背离和迷失中,最难于分辨和需要警示的则是审美主义式的背离和迷失。如前所述,现代基本价值包括对作为主体和自我的人的肯定,同时只有通过主体自由自觉的承担它们才能真正、充分的实现,这决定了现代基本价值和现代自我难分难解的密切关联。但是,现代自我的价值仍然以现代基本价值为根基,因此,如果脱离与现代基本价值的联系,将自我、主体设立为排他性的人生基本价值甚至是全部,并且要求唯我性的自我实现和无所顾念的绝对自我自由,那么,这就是人生的审美主义化。它有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是尼采式的残酷的唯我主义和唯强力意志的生命的审美化;一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式的唯美主义、颓废主义和游戏主义的人生审美化。与此相应,在建立文艺与审美的关系时忘记自我的真正价值所在、主体的限度,忘记审美只是文学的特殊方式而不是文学的唯一和全部,那就是文学和文学理论对人生和文学的双重审美主义化。文学的审美方式和形式表现力就在于释放出现代人性的光辉,而不在于它们自身。   在以上的现代性背景之下,本论文的第二个主要问题是考察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审美转向和存在的审美主义问题。在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中,当代文艺理论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在促进改革、推动现代化、建构现代价值理念方面,发挥了文化骨干和先锋的作用。与此同时,当代文学理论自身也完成了现代转换,这就是从政治工具论向审美独立论的转型,从反映论向表现论的转变。这一双重转变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转型的全面启动期,这一时期以人道主义复兴为序曲,首先将文学定位为人学,进而又将其推演为主体论文艺学。与此相应,文学理论自身,一方面完成了文学政治工具论向审美自主论的转变;另一方面经过形象思维大讨论、现实主义论争、文艺心理学研究深化、典型泛化等理论论争,尤其是划分文学的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和要求文学向内转,完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从反映论转换为表现论的蝉蜕。第二阶段是审美化文学理论的初步理论建构阶段,它建构了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这一理论虽然在对文学与审美、意识形态关系的理论论证方面还嫌薄弱,但它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传播,从而使文学审美论成为当代文艺理论的主流。第三个阶段是审美化文学理论深化也是极端化时期。这一时期以文学本体论为热点持续了将近十年。而在众多的文学本体论中,深受西方语言论转向影响的文学形式本体论、语言本体论将审美形式主义和审美神秘主义结合在一起,使文学审美论向极端发展,走入审美主义的误区。以上当代文艺理论的审美转向一方面在中国重新树立了现代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纠正了机械反映论和庸俗社会学的弊端,使文学更加人性化。但是,它同时也存在着将人的价值精神化、感性化而狭窄化和将人的主体地位绝对化的片面性偏执。另外它机械地看待文学的自主和独立,秉持审美至上论,只重文学对自我的情感性表现,忽视文学对更广阔、宏大的社会历史和生活的再现,过激地拒绝一切政治、道德等其他重要生活实践内容进入文学领域,因此,在使文学人性化的同时,它也过分地使文学内在化、主体化、自我化了。   如上所述,审美化并不只是文学自身的问题,它更多的涉及一种人的本体论。因此,它不仅是文学理论的问题,更是一种文艺思潮,它也深刻、广泛、敏感地表现、渗透于当代纯文学创作领域和大众文化中。本论文对这种文艺思潮首先从整体上进行了一定辨析,又从局部分析了它的纯审美主义、俗审美主义和泛审美主义变体。另外本论文还着力分析了当代大众文化中的审美主义问题,尤其对当代影视和网络文化中“大话式”、“恶搞式”的审美游戏主义和审美消费主义进行了一定的批判。   审理文学理论中的审美主义问题,其指向仍然在完善、更新、发展文学理论。因此在反思当代文学理论审美转向带来的启示和引起的问题的同时,本论文还对当代既关注文学的审美特征又不同于审美主义理路的文学理论进行了评析,以促进我们对文学与审美的关系、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和其他一些文学基本理论问题的反思和探索。   本论文的结论是,建立文学与审美的关系,使文学在凡俗的祛魅化现代世界找到了自己的生存基地,而文学的审美主义化则完成了文学在已经祛魅的现代世界中的再魅化,文学因此在某些理论和思考中变成了无神世界的现代宗教。建立文学与审美的关系是现代人类重新寻找生活根基、建构人的生存价值的卓绝努力的一部分,经过近现代人几百年的奋斗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与此同时,文学审美主义化对文学的再魅化也是现代世界人的祛魅--再魅化的重要一翼,它们都隐藏着现代世界绝对的人类中心主义、个人主义和主体主义困境,以及文学世界中的绝对审美中心主义、个人主义和主体主义陷阱,这一困境和陷阱没有为任何胜过人的自我实现的意义和价值留有空间。因此,对我国当代审美主义主义文学理论问题的梳理和反省,就是继续寻找和思考处身于现代性深处的中国当代文学和人的价值、意义及地位,它只意味着为我们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找到更有坚实支撑的生活。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处在21世纪转折点上的中国当代女性诗歌,以大量的优秀作品意识敏锐、姿态鲜明地记录了女性诗人的创作成就和她们所走过的思想路程,特别是女诗人性别意识所达到的高度,同时,也展示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是于1923年由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他认为语言和语境密不可分,语言的理解依赖于它产生的环境。语境确实是正确理解语言的基础,尤其是对语言的深层含义的理
英语口语的教学与测试在实践中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很多学校与教师基于这个原因都不愿意投入精力与时间进行英语口语测试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实施口语
为了鉴定严重危害虾蟹养殖池塘轮叶黑藻的“钻心虫”种类,根据该虫的形态特征和DNA条形码COⅠ基因序列进行了种属鉴定分析.“钻心虫”呈浅绿色,体形细长,体长3~5 mm,体节间长
本文旨在从后殖民角度分析奈保尔的代表作《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发现主人公对房子的追寻源于对于家园的渴望。家园是身体和心灵栖息之所,为人类提供基本的需要,因此是所有人的
期刊
2010年2月1日,自治区党委、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本刊加标题进行解读,以帮助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理解和贯彻。 On February 1, 2010, the party
为研究3月龄唇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全长(x1)、体长(x2)、头长(x3)、吻长(x4)、眼径(x5)、眼后头长(x6)、头高(x7)、体高(x8)和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