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暴力问题日益严重,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自上世纪以来,国外对攻击性的研究日趋增多与深入,尤其是在测量工具上。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才刚起步,尤其是评估青少年攻击性的工具还非常欠缺。 本研究拟在青少年攻击性理论与当代青少年的攻击性表现基础上,结合国外的研究成果以及专家评定,编制一个适合中国青少年攻击性评估的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分析,探讨青少年攻击性的维度,并构建基本的结构。同时,采用该问卷考察青少年的攻击性特点及其与不同家庭背景及受同伴欢迎程度的关系。结果发现: 1、自编的“青少年攻击性问卷”由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认知和攻击性情绪三个分量表构成。攻击性行为主要有三种表现,分别为:口头攻击、身体攻击、自我发泄;攻击性认知也主要有三种表现,分别为:敌对、恶意、报复心理;攻击性情绪也有三种表现、分别为:易怒性、冲动、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2、本研究考察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维度与分量表、总分以及分量表与总分的相关,以及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实证效度。数据结果表明,所编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在当前我国青少年攻击性行为上,身体攻击相对较多;在攻击性认知上,报复心理较为强烈;在攻击性情绪上,冲动性较为突出。 4、对性别和年级差异的分析发现,女生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初一及高三的攻击性水平相对较低,而在中间的年级阶段表现出较高的攻击性;而男生的攻击性没有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处于一个稳定的水平。高一、高二年级是男女生攻击性差异最为明显的阶段。 5、对家庭背景变量的分析发现,父母的职业和文化程度并不影响青少年的攻击性;父母的收入对某些方面有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及父母的关系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最大。 6、对受同伴欢迎程度的分析发现,自我评价为不受欢迎或较不受欢迎的青少年的攻击性表现均显著高于自我评价为很受欢迎与较受欢迎的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