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纳森·弗兰岑是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和散文作家之一。2001年,弗兰岑出版了他创作转型时期的长篇小说《纠正》,夺得了当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2010年,小说《自由》的面世再次引起美国文坛的轰动和广泛的社会讨论,弗兰岑也因此一举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并被冠以“伟大的美国小说家”称号。正如本作标题昭示的一般,小说《自由》在当代美国社会的大语境下讨论了看似无限度的“自由”带来的诱惑和造成的困境。尽管学者们已分别分析了个人行为的自由和人类总体活动的自由在小说中的表现,但仍缺少将两种分析建立联系作为整体讨论的研究。为加深对《自由》的理解,本论文试图借助阿伦·奈斯,斯宾诺莎和弗洛姆等人的理论,探讨小说中寻找的“积极自由”边界。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以挪威哲学家奈斯为代表的深层生态学异军突起,主张对人类社会中以约束控制为表现的传统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深层生态学家们认为这种思维习惯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生态进行破坏的根源,也是人类社会之中强势对弱势群体压迫的原因。本论文第一章着眼小说女主人公帕蒂·伯格伦德的自传,通过分析帕蒂的经历证明对他人的约束控制只给她带来了虚假的安全感。与之相对,当帕蒂在工作中树立起自我价值,她便能获得积极自由,并重新拥有与群体联结的能力。从个人自由出发,弗洛姆提出资本主义结构中的极端个人自由应当被警惕。论文第二章则从乔伊·伯格伦德的故事出发,主要关注商业活动中对资本的自私掌控,一小部分利益群体以交易自由为名贪婪地追逐财富,导致无辜者的生活受到殃及。最终乔伊放弃了在伊拉克战争中大发横财的不正当手法,在回归群体中找回自我价值。最后,本论文对消极自由的研究从个人的自我主义拓展至全体人类社会的人类中心主义。论文第三章从深层生态学的理论视角出发研究主人公沃尔特·伯格伦德的叙述,揭露了在环境破坏和资源剥削背后,人类对自然界其他生物所谓的优越性心理。但在反思之外,本文认为一种生态中心主义的未来社会是可能建立的。正如人类社会各成员互不分离一般,人类也需在整体生态系统中与自然维持一种互助共存的平衡状态。哲学家斯宾诺莎和弗洛姆均提出过将人的自由置于合理维度中的思想。他们认为,鼓励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回馈的“积极自由”是值得提倡的,而与之相反,驱使人们进行自私的利益追求的“消极自由”则应被摒弃。借助哲学家对两种自由的思考,本文着重探讨小说《自由》中各人物如何摆脱消极自由并重塑自我价值、回归群体的经历,认为自由应当有界,而这种界限体现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上,并且由社会责任意识来决定。不论是对个人或对全人类而言,一种回归群体、回馈群体的意识始终贯穿小说,成为每个人摆脱自由困境,从“消极自由”走向“积极自由”的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