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和评价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募捐语篇中人际意义的实现。人际意义这一概念来自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所谓人际意义指的是人类如何用语言来与他人交流,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定的关系,来影响他人的行为,来表达说话者对事情的看法并引出或者改变他人的观点。韩礼德认为人际意义主要通过语气、情态来实现,但许多学者认为韩礼德提出的实现人际意义的手段并不完整。也就是说,实现人际意义的手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扩展人际意义的理论框架。马丁在评价理论中强调了人际意义可以通过评价来体现。李战子认为人际意义还可以通过人称、时态、直接引语等来实现。本文主要探讨了募捐语篇中人际意义的实现方式。募捐行为主要是指通过恳求个人、企业、慈善机构、政府组织给予帮助来获得捐款或其他捐助方式的过程。因此,募捐语篇肩负了把受捐助者的信息传递给潜在的捐助者并劝服他们做出捐助行为、从事慈善活动的职责。所以募捐语篇的语言有着很强的劝说功能以便感染募捐者并影响募捐双方的人际关系。许多学者曾探讨过募捐语篇的语言特色和体裁特点,但很少有人研究过募捐语篇中的人际意义的体现。因此,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和马丁的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试图分析募捐语篇的人际意义体现以及募捐倡议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手段来劝说潜在的募捐者进行募捐或做出其他捐助行为的。本文通过大量的语料研究发现募捐语篇中的人际意义的体现有着多种方式。这说明了募捐语篇中人际意义体现的多样化及复杂性。本文以在公共场所募捐活动、杂志、校园布告栏以及慈善网站收集的30篇募捐语篇作为研究语料,其中5篇来自于公共场所募捐倡议者散发的募捐信函,5篇来自于杂志,例如《幸福》、《当代大学生》等,10篇来自于校园布告栏,最后10篇摘抄于募捐网站。由于笔者没能成功地搜集到英文的真实的募捐语篇,所以为了保证语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本文就仅仅以中文募捐语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语料的缜密分析,我们发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募捐语篇的人际意义体现,即语气、情态、人称及评价。这四个方面都对人际意义的实现作出了相应的贡献。研究发现通过选择不同的语气可以实现不同的交际目的:祈使语气的使用能够劝说读者加入到募捐活动中来;募捐倡议者使用疑问语气有意识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陈述语气的运用主要是给读者提供受捐助对象的信息。募捐倡议者通过情态表达了募捐行为所能带来的好处以及所体现的意义以此劝说人们加入到募捐行为中来。在募捐语篇中,不同人称的使用同样可以实现不同的交际目的。第一人称的使用一方面增强了读者的集体归属感,另一方面使得募捐语篇的内容更真实、可靠。第二人称的使用在语篇中可以创造读者与募捐倡议者的“对话”情景,从而使交际更好的进行下去。通过第三人称和具体名字的使用,募捐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更加令人信服。最后,募捐倡议者通过对募捐行为、募捐对象的评价实现了表达态度和维持关系的人际意义。因此,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募捐语篇中的人际意义可以从语气、情态、人称和评价四个方面体现出来。笔者希望这次对人际意义尝试性的分析对募捐语篇的研究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同时希望这一研究能够加深读者对募捐语篇的理解,使募捐倡议者和读者更好的了解募捐语篇中人际意义的词汇、语法体现方式以此来成功地实现交际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