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对其中关系从句的研究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一直被高度重视。由于它在我们日常交际中的高频率应用和关系从句在产出时的复杂性,它一直是研究者们研究的热点。但是,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讲,正确产出关系从句是困难的,因为关系从句的复杂结构和其结构上与汉语关系从句的差异。因此在中国大学生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回避使用关系从句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是困扰着众多国内英语教学者的难题。本论文通过研究中国大学生在在英语关系从句产出时的回避现象,探究了回避使用英语关系从句与分类标记性的关系。本研究通过探究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关系从句中的回避现象,对于学习者来讲,能够意识到在学习英语关系从句时存在的不足,对于教师来讲,能够弥补单纯的错误分析存在的缺陷。因此,本研究在学习与教学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的数据是基于来自陕西师范大学四个班120名英语专业学生。其中两个班是一年级另外两个班是三年级。这四个班被认定为四个组,分别是一年级一组(G1G1),一年级二组(G1G2),三年级一组(G3G1)三年级二组(G3G2),每组30人。研究中运用的材料是汉译英的翻译测试。测试包括20个作者从英文报刊中,像中国日报,21世纪报等搜集到的带有定语从句的句子。其中,六类关系从句包含其中:主语从句,直接宾语从句,间接宾语从句,介词的宾语从句,所属宾语从句和比较宾语从句。这20道测试题在测试顺序上的安排是随机的,并且要求学生们在20分钟内完成测试。另外,测试设计了两组不同的要求:前两组(G1G1和G3G1)要求学生直接将汉语句子译为英语复合句;另两组(G1G2和G362)要求学生将汉语句子译为带有关系从句的英语复合句。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首先,中国大学生在关系从句习得过程中确实存在回避倾向,其回避策略的应用受母语,目的语以及其他学习策略等因素的影响。其次,学习者的回避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名词性短语的可及性假说,但并不能严格地遵循这一假说的习得顺序,而且不同组的学习者的习得顺序也不尽相同。再次,存在其他的因素能够用来解释学习者习得关系从句的回避现象,本文中,作者认为,心理距离,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