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颅脑损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tSAH)术中侧裂池开放置管外引流加术后早期腰大池引流血性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对控制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 CVS),改善脑缺血、缺氧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以及手术方式方法提供合理有效的依据,提高基层医院中、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所致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效果,以达到减少病患死亡率、改善预后的治疗目的。方法以淄博市淄川区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108例GCS评分为3-12分的中、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治疗组、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没有明显区别。各组患者均行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组在术中首先开放侧裂池引流,继而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血性脑脊液并于侧裂池置管行外引流,术后早期(24小时内)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观察一组只于术后7天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观察二组,只做侧裂开放引流,不置管外引流,并于术后行间断腰穿治疗。比较三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检查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 MCA)时间平均血液流速变化(Average velocity, Vm)、颅内压(ICP)变化以及术后镜检脑脊液无红细胞的时间点,并且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GOS评分评判病患预后。行持续腰大池引流各组均采用电子输液泵控制脑脊液引流速度,以防止引流过度导致低颅压、脑疝危象或者脑脊液倒灌引起的颅内感染,其他神经外科专科治疗在三组中均无明显差异。结果1.三组术后主要时间点大脑中动脉(MCA)的时间平均流速(VM)的平均值(cm/s)(x±s)。治疗组的大脑中动脉时间平均流速在各对照点与对照一组、对照二组相比较均明显低,而且在观察周期之内平均VM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并且无明显起伏,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均P<0.05)。2.术后主要时间点颅内压(ICP)平均值的比较(mmH20)(x±s)。各组在相同时间点颅内压变化情况,治疗组与对照一组、对照二组比较均低,而且在观察周期内均处于正常颅内压水平,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3.术后脑脊液红细胞镜检阴性(d)(x±s)。治疗组较对照一、二组,脑脊液红细胞镜检阴性平均时间明显缩短,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均P(0.05)。2.4术后六个月随访:根据GOS预后评分随访结果(例数)(x±s):治疗组预后良好率为80.5%(29/36),观察一组预后良好率为52.7%(19/36),观察二组预后良好率为63.8%(23/36),治疗组与观察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0.05)。2.5三组病人均未出现引流过度导致的低颅压和脑疝危象以及颅内感染出现。结论1、开放侧裂池置管引流加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明显加快血性脑脊液的清除速度,有效预防脑血管痉挛。2、开放侧裂池置管引流加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可明显降低颅内压力,改善颅脑损伤术后脑部血液循环。3、应用电子输液泵控制脑脊液引流速度,可有效防止因脑脊液引流过快导致的低颅压和脑疝危象发生,以及颅内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