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在遭遇重大创伤性事件(如车祸、地震等)后,时常会体验到创伤事件带来的强烈疼痛感,这种疼痛可能会导致人体各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还会对患者的精神、心理造成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个体往往会存在遗忘这种不愉快经历的强烈动机,而这样的遗忘过程被称为动机性遗忘,也称之为主动遗忘,是一种自上而下有意识地控制记忆从而促进遗忘的能力。想/不想范式(Think/No-think,TNT)是最常用于研究主动遗忘过程的基本实验范式。TNT范式可分为学习阶段、TNT阶段和测试阶段三部分,其中,TNT阶段是整个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主要包括回想任务及压抑任务。TNT范式研究主要是考察被试的负性控制效应(negative control effect),即被试努力抑制记忆存储提取而导致压抑条件的回忆率显著低于基线条件的现象。近年来,大量基于TNT范式的研究都发现记忆提取抑制能够诱发负性控制效应,这表明了在实验室情境下被试确实可以通过努力抑制记忆存储提取来达到遗忘的目的。此外,临床研究表明,无论是正常个体还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都能成功压抑某些思想内容,且近期遭遇过灾难的人也能成功压抑与其经历的灾难相关的负性材料。前人研究还发现急性疼痛患者相较于健康人能更好地遗忘近期形成的痛苦记忆。然而,前人研究并未在实验室条件下将疼痛与TNT直接进行联结来探讨被试主动遗忘疼痛或者与疼痛相关事件的效应。因此本研究将在实验室条件下首次采用TNT范式来探索疼痛事件及疼痛相关事件的主动遗忘,试图揭示在实验室疼痛或者疼痛记忆的情景下,TNT范式提取抑制导致遗忘发生的动态过程。本研究包含两项递进的研究:1)探讨疼痛记忆条件下,TNT范式对疼痛相关事件和疼痛本身的记忆抑制效果;2)分离疼痛和疼痛记忆对TNT范式的记忆抑制提取效果的影响。两个研究共四个实验,招募被试共122人。研究一为2*3的被试内实验设计,要求被试学习48张图片-词语-疼痛强度配对,之后1/3的配对联结进行压抑任务(让大脑努力保持空白状态),1/3的配对联结进行回想任务(同时对词语和疼痛强度进行回想),剩余1/3的配对联结不做处理,作为基线条件,最后测试被试的词语及疼痛的记忆量。研究二由3个实验组成,包括2个2*3的被试内实验设计和1个单因素多水平实验设计。每个实验的实验过程与研究一类似,也是分为学习阶段、TNT阶段和测试阶段。但是这三组接受的实验操作不同:在学习阶段:(1)实验一只要求被试记忆词语,且不施加疼痛刺激;(2)实验二同样只要求被试记忆词语,但是在词语出现的同时会伴随着疼痛刺激;(3)实验三要求被试同时记忆词语和疼痛刺激强度并伴随着疼痛刺激;TNT阶段:三个实验在TNT阶段,进行回想任务时,都只要求对词语进行回想,不考虑疼痛,而当进行压抑任务时,要求被试保持大脑空白的状态;测试阶段:实验一和实验二都只测试被试的词语记忆量,实验三需要同时测试被试对词语和疼痛的记忆量。研究一的结果表明:(1)我们改编的TNT范式在测试中并没有发现显著的疼痛相关事件(中性词语)的负性控制效应和正性控制效应,但出现了总体控制效应;(2)疼痛记忆也没有获得显著的记忆控制效应;(3)不同疼痛强度记忆联结的TNT会影响被试的情绪,高疼条件对应的图片带给被试的不愉悦度更高,低疼条件对应的图片带给被试的不愉悦度更低。研究二的结果表明:(1)TNT范式可以成功地诱发中性事件及疼痛相关事件的负性控制效应;(2)疼痛记忆和疼痛对TNT范式的效应具有不同的影响。对于疼痛条件的TNT来说,被试在低疼条件下可以成功地诱发疼痛相关事件(词语)的负性控制效应;而对于疼痛记忆的TNT来说,被试对疼痛相关事件(词语)的负性控制效应只发生在高疼记忆条件,并且在TNT过程之后,被试对于疼痛事件的抑制遗忘效应也并不显著;(3)疼痛记忆和疼痛会影响被试对于图片不愉悦度的评价,在疼痛的实验中,被试对高低疼对应的图片不愉悦度并没有差异,但是被试的图片不愉悦度评分却出现了正性控制效应,但在疼痛记忆的实验中,被试对高低疼对应的图片不愉悦度有差异,但被试的图片不愉悦度评分并没有出现抑制效应。综合上述结果,本研究不仅重复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果,即TNT范式可以诱发中性事物的负性控制效应,而且我们的实验证据表明TNT范式也可以在疼痛和疼痛记忆的条件下成功诱发疼痛相关事件(中性词语)的负性控制效应,但疼痛和疼痛记忆对于TNT范式的影响并不一致。因此,总的来说,本文在重复验证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填补了TNT在疼痛研究这个领域的空白,创造性地改编TNT范式从而为探讨在疼痛和疼痛记忆条件下的负性控制效应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也为临床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和记忆障碍患者的主动遗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