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在妇科门诊较为多见,其治疗方法种类多样,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激素治疗、含激素缓释的宫内节育器、刮宫和子宫切除等。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对于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若出现严重的子宫出血,治疗则非常棘手。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普及,子宫内膜切除术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作为第二代子宫内膜切除系统,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采用的是美国豪洛捷公司生产的一种以阻抗控制为基本原理的子宫内膜去除系统,本研究旨在评估因异常子宫出血的女性经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后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方法:记录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妇科因异常子宫出血入院、实行消融手术的患者36例。记录患者术前月经情况,记录术中宫腔和宫体的长度、宫角宽度,阻抗系统的功率、消融时间、故障情况,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等。将患者子宫结构是否异常划分为两组,A组为器质性病变患者24例,B组为子宫形态正常的AUB患者12例。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实行PBLAC评分、血红蛋白测定。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48个月进行随访,记录上述各指标数值,分别与术前对比来评价治疗的效果。结果:36例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平均为(93.39±33.25)g/L,术后1、3、6、12、24、36、48个月的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99.94±19.07)g/L、(102.72±11.36)g/L、(109.54±17.38)g/L、(113.13±24.46)g/L、(118.92±9.80)g/L、(120.50±6.70)g/L、(121.95±44.09)g/L。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前PBLAC得分110-225,术后1、3、6、12、24、36、48个月评分为:(5.56±7.64)分、(3.64±7.37)分、(8.63±24.37)分、(8.65±25.06)分、(6.91±22.41)分、(8.96±23.81)分、(6.15±18.44)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出血均小于10ml。A组耗时50-130s,平均(73.09±12.14)s,B组耗时40-120s,平均(66.47±15.18)s。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月内阴道排液率为100%,3个月后A组有37.5%的患者有此症状,B组有25%的患者有此症状;36例患者平均手术有效率96.78%,A组1、3、6、12、24、36、48个月闭经率分别为:29.2%、62.5%、60.9%、60.9%、47.8%、47.8%、54.5%,B组分别为:100%、100%、100%、90.9%、90.9%、90.9%、90%;其中1、3、6、24、36、48个月患者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闭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24、36、48个月A组手术满意率为:100%、100%、95.7%、91.3%、78.3%、69.6%、72.7%,B组手术满意率为:100%、100%、100%、100%、90.9%、90.9%、90%。术后1、3个月A、B两组满意率相等,术后6、12、24、36、48个月B组满意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可有效减少患者异常子宫出血、改善贫血等症状。2.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3.对于治疗子宫形态正常的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疗效更明显、稳定,术后闭经率及满意率更高。4.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为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短期取得了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