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苏北盆地溱潼凹陷东北斜坡,研究区古近系沉积体系及储层特征变化大,主力油层为阜宁组三段。目前研究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及储层展布特征等研究程度较低。针对以上问题,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地质等资料对该区古近系沉积与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首先,以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依据不整合面、沉积转换面、沉积旋回变化等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建立研究区古近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将古近系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命名为:泰州层序、阜下层序、阜上层序、戴南层序、垛一层序、垛二层序。
第二,通过岩心观察、单井相分析、连井剖面对比,结合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储层反演等手段,对研究区古近系的沉积相及重点层位的砂体展布特征做了系统的研究。明确了研究区沉积相识别标志,揭示了主要沉积相类型以及纵向和平面的分布规律。纵向上,阜上层序沉积相浅水三角洲及半深湖为主;戴南层序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垛一层序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泛滥平原沉积、曲流河沉积。垛二层序发育辫状河沉积、泛滥平原沉积、曲流河床沉积。平面上,根据三维地震属性提取、地震储层反演技术在工区北部发现明显河道影像,结合砂地比等值线图,确定物源来自研究区北部。进一步在单井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参考砂地比等值线图,结合地震属性技术,明确了古近系各时期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第三,综合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利用测井二次解释、储层反演等手段,对研究区古近系阜三段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该段储层的岩性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储层控制因素等做了深入的探讨。认为研究区阜三段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细砂岩,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以及溶解作用,其中溶解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讨论,认为该区有效储层的深度下限为3680m。统计发现储层物性主要受构造高点、三级断层、砂体厚度等因素影响。
第四,以层序、沉积相、砂体展布研究为基础,结合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储层物性控制因素分析,综合预测了研究区阜三段有利储层分布。一类有利区主要分布在位于构造高点的、三级断层附近的研究区北部;二、三类有利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