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被文学评论界公认是当今美国最富才华的华裔剧作家之一。他的首部剧作《新移民》就赢得了奥比奖,其后的《蝴蝶君》获得美国最高戏剧奖项“托尼奖”(Tony Award),黄哲伦也因此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美国华裔剧作家。身份的流动性是黄哲伦几乎所有作品的共同主题。然而其本人对亚裔身份的态度也呈现出流动性,具体表现在其创作的三个阶段,早期对亚裔身份排斥否定,中期态度有所改观,后期接受亚裔身份并主动维护亚裔权利。论文将选取这三个阶段的代表作《新移民》《蝴蝶君》和《黄脸孔》,并结合现实对其亚裔身份观的转变进行深入分析。论文的引言部分对黄哲伦本人的创作经历以及三部作品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国内外关于戏剧家本人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同时指出本论文的研究意义。论文的第一章介绍了黄哲伦由于完全美国式的成长环境使他忘记了自己的亚裔身份,他认为自己是个完全的美国人,这一点在他对作品的评论性文章及文学采访中多次提到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体会到了美国社会对亚裔的偏见,他自己也一度被贴上了亚裔剧作家的标签,原先的认知受到冲击,因而对自我身份产生了困惑,这也促使他不得不正视自己亚裔身份的问题,并在戏剧创作中继续进行着亚裔身份的探索。论文第二章以第一阶段作品《新移民》为例,通过分析新移民和第二代移民的身份危机,尤其是对新移民的偏见和刻板印象,指出黄哲伦早期对于亚裔身份的观点:只有抛弃自己的华裔身份,才能真正融入美国社会。这说明,黄哲伦创作的早期对亚裔身份持排斥态度。论文第三章通过分析第二阶段的代表作《蝴蝶君》指出,黄哲伦这部剧作对对传统的《蝴蝶夫人》进行了解构,颠覆了以往东方女人“柔弱、谦卑、异域风情”及西方男子“刚强、智慧、勇猛”的形象,但其解构的并不彻底,从某种程度来说,剧作家对亚裔身份具有部分接受和认同。论文第四章分析了其第三阶段的作品《黄脸孔》中的亚裔身份观。黄哲伦将自己写入这部作品,领导了为亚裔争取权益的平权运动,并通过给白人演员马克斯亚裔身份及西伯利亚的族裔背景,体现出了剧作家本人对亚裔身份的完全认同。论文结论部分总结了黄哲伦态度变化的原因,并指出在全球化的今天,黄哲伦对亚裔身份的逐渐认同,不仅有利于他在异域文化中建立自己合适的身份观,而且他的做法对其他少数族裔在美国主流文化中探索构建身份认同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