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Berk et Curtis)Bert.et deToni]有性生殖产生的卵孢子为病害的初侵染源,因此,春季卵孢子的数量及其萌发和初侵染,对病害的流行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陕西省杨凌地区P.viticola卵孢子的形成、越冬存活规律及生活力的影响因素,卵孢子春季萌发动力学及其萌发侵染时期的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本试验得到以下结果: 1、卵孢子的形成始于8月下旬,其密度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到秋季末达到最大。卵孢子越冬期间,湿度是影响其萌动的限制因子,降雨和高湿可提高卵孢子的萌动率。春季温度的升高可降低卵孢子的休眠率,但同时如果湿度达不到使其萌发的要求,则会引起卵孢子的死亡。 2、低温处理可降低卵孢子的萌动率,同时休眠率和死亡率也会随之升高,而35℃处理卵孢子可提高其萌动率。在干燥状态下,卵孢子只有休眠和死亡两种生活形态,且死亡率随干燥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但在近5个月的干燥后,仍有部分卵孢子存活。KMnO4、H2O2、叶组织液及土壤浸渍液可显著提高卵孢子的萌动率,降低其休眠率,但同时KMnO4和H2O2会造成卵孢子死亡率升高。 3、卵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1~29℃,最适温度为20℃。卵孢子萌发要求高湿条件,萌发率随湿度的增加而提高,相对湿度低于85%则不能萌发,在100%湿度下其萌发率最高。卵孢子在pH为4~8范围内均能萌发,最适pH为5~7。在1%琼脂培养基中,卵孢子萌发率明显高于其它培养基。不同光照处理对卵孢子萌发的影响不大,紫外线对卵孢子的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 4、自然越冬的卵孢子萌发率均低于20%,有些卵孢子在天然条件下1月份就已经成熟,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但萌发时间需11~12天。卵孢子萌发高峰期出现在3月份后,且至6月份仍然保持较高的萌发率。与卵孢子萌发渐进过程相对应的是萌发所需时间,随着季节的发展,这个时间在20℃条件下逐渐减少。最初成熟的卵孢子需要10天左右才能萌发,3月份以后,萌发期缩小至7天之内,最短时间是在5月以后,4天之内即可萌发。 5、以温度、相对湿度和保湿时间作为预测因子,拟合的卵孢子萌发期预测模型预测准确度为99.77%,可以用于葡萄霜霉病初侵染发生期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