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吡吗啉是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江苏耕耘化学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丙烯酰胺类杀菌剂,本文研究了丁啉吗啉对辣椒疫霉的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孢子囊萌发、释放游动孢子的影响及室内盆栽和室外大田实验,并探讨了丁吡吗啉抑制辣椒疫霉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丁吡吗啉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孢子囊的形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2.92μg/mL、3.07μg/mL,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量的EC50为6.92μg/mL,但对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弱,EC50为20.19μg/mL。(2)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丁吡吗啉能够使辣椒疫霉的菌丝形态发生变化,菌丝的分枝增加,分枝间距减小,菌丝的表面有小的突起。利用透射电镜对丁吡吗啉引起的辣椒疫霉菌丝超微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丁吡吗啉处理辣椒疫霉菌丝造成最明显的超微形态变化是细胞壁变厚,细胞内含物减少,细胞核变形,液泡及细胞内部结构的破坏,并且这种破坏作用与培养基中丁吡吗啉的浓度成正比。(3)ATP是生物能的存在形式,不同浓度的ATP(1μg/mL和5μg/mL)都可促进辣椒疫霉菌丝的生长。丁吡吗啉在不同浓度条件下由于ATP的存在,使其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减小,并且抑制率的趋势明显降低。(4)用电导率法测辣椒疫霉菌细胞膜的通透性,结果发现丁吡吗啉能够使辣椒疫霉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随着药剂浓度的加大,时间的延长,电导率值逐渐升高,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改变的原因可能是丁吡吗啉破坏了辣椒疫霉细胞膜的超微结构,从而造成了细胞内成分的外泄。(5)丁吡吗啉对辣椒疫霉菌体可溶性蛋白合成的影响,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丁吡吗啉抑制菌丝的生长与其抑制蛋白质合成有关,具体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6)用氧电极法,从呼吸代谢的角度来研究丁吡吗啉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丁吡吗啉对辣椒疫霉菌菌丝和孢子呼吸速率的抑制作用效果不明显。加入丙二酸、碘乙酸、磷酸钠三种典型代谢抑制剂,发现丁吡吗啉与磷酸钠的叠加率最小,初步说明丁吡吗啉的作用途径是磷酸戊糖途径。(7)室内盆栽活体试验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丁吡吗啉对辣椒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