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描述了以4″-acetylmananthoside B的全合成为目标的工作。对目标化合物4″-acetylmananthoside B进行逆合成分析得到两个分子片段,即二糖片段Ⅰ和山荷叶素diphyllin。片段Ⅰ的合成已经完成,总共15步,总产率12%。片段diphyllin的合成也已经完成,总共7步,总产率38%。二糖片段Ⅰ,对甲氧基苯基2,3,4-三-O-苄基-β-L-吡喃阿拉伯糖基-(1→6)-2-O-苄基-3,4-二-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已经从L-阿拉伯糖和D-半乳糖开始经过15步合成完成。L-阿拉伯糖连续经过α-甲基化、苄基化、脱甲基化、乙酰化和苯硫化5步反应制得供体1,总产率64%,关键步骤是α-甲基化以确定分子的六员环吡喃骨架;D-半乳糖连续经过全乙酰化、α-溴化、对甲氧基苯酚钠取代、脱乙酰化、异丙叉化、苄基化、脱异丙叉化、乙酰化和选择性脱苄基化9步反应制得受体2,总产率24%,关键步骤是选择性脱苄基化。供体1和受体2溶解到干燥的CH2Cl2中后用NBS处理,得到二糖碎片Ⅰ,产率79%。山荷叶素diphyllin的合成,是通过改进了前人的方法完成的。这个方法从香兰素58开始,经过甲基化、溴化、成乙二醇缩醛反应、锂化而后对醛亲核加成、Diels-Alder反应、选择性还原反应和内酯化反应共7步,最后得到diphyllin,总产率38%。关键步骤是确定diphyllin分子的骨架的Diels-Alder反应和选择性还原反应。也对几个新设计的合成山荷叶素的路线进行了尝试,但是最终都没有通过这些方法得到期望产物,因为在合成路线中的某些反应步骤不按照期望的路线发生,或者根本不发生反应。其中一个路线从γ-丁内酯38开始,连续经过α-溴化、脱溴化氢、Diels-Alder反应、胺解、苄基化、溴化和脱溴化氢共7步反应,制备了一个环己二烯衍生物30,总产率44%,关键步骤是高温高压下Diels-Alder反应。然而,当这个中间体用O3处理时,只有一个C=C双键断裂,另外一个双键在各种臭氧化的条件下均没有被臭氧化,这导致我们最终放弃了这条路线。第二条路线从1,4-丁二醇50开始,这个化合物经过单苄基化、Swern氧化、烯醇化随后乙酰化和脱苄基化共4步反应得到中间体46,总产率54%。但是,化合物46经过Swern氧化后得到一个复杂的混合物,没有得到期望的对应的醛,其他有类似作用的氧化剂也没有实现这一转化。这条路线最终也被放弃。也尝试了其他的一些合成diphyllin的路线,但是都没有成功。在全合成进行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糖化学中用来催化异丙叉化邻二羟基的新型催化剂,即把I2和对甲基苯磺酸联用组成的混合物,同时也发现了一个一锅法合成芳基萘的新颖反应。这个新型异丙叉化催化剂,I2/TsOH,是在合成二糖片段Ⅰ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底物溶解到丙酮中或者悬浮到丙酮中,加入催化剂,在45℃下搅拌20分钟,就会被迅速转化为他们的对应异丙叉产物。许多结构上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简单的单糖和它们的衍生物,都能被转化为他们的异丙叉产物,说明这个催化剂的使用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因为溶解性比较差,普通单糖必须在更剧烈的条件下,即在催化剂存在下回流底物的丙酮悬浮物3个小时,才能异丙叉化。作为示例,D-葡萄糖和D-半乳糖悬浮在丙酮中,加入催化剂后,回流三小时,它们都被顺利转化为对应异丙叉产物。在合成山荷叶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一锅法合成6,7-二甲氧基-1-(3,4-二甲氧基苯基)-4-羟基萘83的新颖反应。这个反应是用邻苯二酚二甲醚和丁二酸酐为原料,把两个原料的混合物熔融后,加入PPA,在140℃下搅拌后就会有产物生成。分离出的化合物的结构是从1H NMR,13C NMR,IR和ESI-MS综合推断而来的,并经过X-射线衍射进一步验证。这个新颖的反应也许可以扩展到合成其他的芳基萘类化合物,尤其是那些带有多个供电子基团的芳基萘类化合物。对这个反应,我们提出了两个机理,但是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进行实验验证。但是限于时间原因,二糖片段Ⅰ和山荷叶素diphyllin的连接衍生以最终完成4″-acetylmananthoside B的全合成没有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