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骨肉瘤病人化疗前后常规MR 成像及MR 弥散加权成像(DWI)相关参数分析,并与手术切除病理标本的肿瘤坏死率对照,评估常规MR成像、MR 加权弥散成像(DWI)在骨肉瘤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方法:
一、对27例骨肉瘤患者行化疗前后常规MRI 检查,包括平扫和增强。
分析化疗前后肿瘤体积、信号强度、瘤周水肿、肿瘤边界的改变,分别与肿瘤化疗反应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将化疗反应不佳组及化疗反应良好组的肿瘤体积变化率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各统计学方法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对20例骨肉瘤患者行化疗前后MRI 检查,包括常规MRI序列、DWI。选取肿瘤最大截面,分别测量化疗前后病灶平均ADC 值、化疗前后表现差异区域的ADC 值、化疗前后肿瘤实质ADC 值。根据肿瘤坏死率,将患者分为化疗反应良好组与化疗反应不佳组,将两组化疗前后ADC 值改变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将化疗前后DWI 上表现差异区域的ADC值、化疗前后肿瘤实质ADC 值进行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化疗后,27 名患者中有11例肿瘤体积变化率V0<0.95,15例肿瘤体积变化率V0>1.05,1例0.95≤V0≤1.05。肿瘤体积改变与化疗反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389,p=0.045)。化疗反应不佳组及化疗反应良好组的肿瘤体积变化率无明显差异(t=1.499,p=0.416)。肿瘤的信号强度、瘤周水肿及肿瘤边界与化疗反应均不具有相关性(p>0.05)。
二、11例化疗反应良好组肿瘤平均ADC 值由化疗前的(1.496±0.254)
×10-3mm2/s 增加至化疗后(1.802±0.247)×10-3mm2/s,而9例化疗反应不佳组的平均ADC 值从化疗前(1.564±0.296)×10-3mm2/s 减少至化疗后(1.503±0.314)×10-3mm2/s,两组间化疗前后ADC 值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独立样本t检验,t=2.387,p=0.028)。比较化疗前后DWI 上表现差异区域的ADC 值,化疗前平均ADC 值约(1.269±0.253)×10-3mm2/s,化疗后平均ADC 值约(2.146±0.697)×10-3mm2/s,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3,p=0.000)。比较化疗前后肿瘤实质ADC 值,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化疗前后骨肉瘤的MR成像研究,发现化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与化疗反应相关,化疗后肿瘤体积减小或不变,肿瘤坏死率高,化疗效果较好。
化疗前后肿瘤MR信号强度、瘤周水肿及肿瘤边界均与化疗反应没有显著相关性,对化疗疗效评估作用相当有限。DWI能鉴别化疗所致的肿瘤坏死和残留活性肿瘤组织,ADC值能直接反映肿瘤的坏死程度,化疗反应不佳组与化疗反应良好组化疗前后肿瘤平均ADC值变化具有明显差异。DWI有助于对化疗疗效做出及时和较为客观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