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替代性使得城市建设用地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大。本研究以益阳市中心城区为对象,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法及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分析城市不同功能区用地集约度空间差异与路网密度,结合时序配置的方式探讨提出挖潜、结构调整、布局优化的方式与方向。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益阳市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密度最高;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对商业用地的集聚效应依次递减;受出行、通勤等因素,次干路、支路对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分布影响较主干路强烈;工业用地、教育用地与城市道路网络密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教育用地对次干路、主干路及支路的排斥效应依次递增;在中心城区的中心,各功能用地与城市道路呈现空间协同性,在城区边缘,呈现空间非协同性。(2)研究区功能用地状况处于集约利用中等水平,且在空间上呈现聚类分布模式。在城市中心如赫山市区、资阳市区、长春镇等为集约度“热点”区,土地利用水平整体呈高-高聚类;在龙岭工业园、兰溪镇、谢林港镇等城区边缘区域的集约度则呈现低-低类型的“冷点”区,土地开发潜力较大。从各功能区来看,教育、行政办公及商业功能区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居住、工业功能区集约利用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他功能区间集约度差距显著,整体处于低度利用区;除行政办公用地外,居住、工业、商业、教育与其他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在空间上呈显著的聚类分布模式。(3)益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潜力以高、中潜力区为主。各功能区用地规模潜力空间总量在理论上表现为:居住功能区>工业功能区>其他功能区>商业功能区>教育功能区>行政办公功能区。城市节地率为31.21%,资江以南的挖潜空间大于资江以北,以谢林港镇、龙光桥镇、长春镇可挖潜能力较大,而资阳市区的有限,城市建设建议应向东、向南发展,主要挖潜类型为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通过盘活、挖潜低效用地、空闲地可为城市发展提供的后备用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