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针刺从心胆论治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颈痛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运用PEMS3.1软件包按1:1比例随机分为心胆论治组(心胆组)和常规针刺组(常规组),其中心胆组31例,常规组32例。心胆组选用针刺内关、阳陵泉(交替)、颈夹脊(颈椎阳性反应平面双侧夹脊穴上、下两对),配合心俞、胆俞(交替)埋皮内针治疗;常规组选用针刺中渚(双)、颈夹脊(颈椎阳性反应平面双侧夹脊穴上、下两对),配合百劳(双)埋皮内针治疗。两组针刺手法均要求选用一次性管针,进针后行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25min,留针期间不行针;埋皮内针治疗每次留针3天。疗程:10次为一个疗程,要求隔日治疗一次,每周三次,四周内至少完成8次。分别在治疗前、第五次治疗时、疗程结束时和随访一个月四个不同观察时点采用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NPQ)、简式McGill疼痛量表评分来观察同组治疗前后以及两组组间同一观察时点的差异,并随时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及t检验。结果1.心胆组和常规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一般基线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既往治疗史、诊断及中医证候分型和疗效观察指标包括NPQ颈痛量表及简式McGill疼痛量表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基线特征分布均衡,具有可比性。2.心胆组和常规组患者的NPQ颈痛量表和简式McGill疼痛量表评分在第五次治疗时及随访一个月均较治疗前降低,经配对t检验,其中NPQ颈痛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简式McGill疼痛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案治疗颈椎病颈痛均有疗效。3.心胆组和常规组患者在第五次治疗时、疗程结束时和随访一个月进行组间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NPQ颈痛量表评分第五次治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疗程结束时和随访一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式McGill疼痛量表评分在第五次治疗时和疗程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随访一个月时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心胆组和常规组患者的疗效评定量表经ridit分析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近期)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随访一个月时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相当,而在随访一个月时心胆组疗效优于常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