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生产开发过程中造成的油田土壤环境有机污染是环境科学和石油工程等领域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及其它动植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危害作用已逐渐为人们所认知,为了保护大庆油田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心健康,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开展油田土壤环境中的石油类有机污染物迁移性能及其污染防治对策方面的研究.本文运用环境科学、生态学、地质学与石油地球化学等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技术,通过进行室内单体群组模拟与室外整体自然模拟相结合的实验研究途径对大庆油田土壤中的石油类有机污染物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迁移模拟研究,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油田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过程进行研究,进而研究了大庆油田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处理与防治对策.论文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果.本文首次对大庆油田土壤环境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特征及其规律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模拟研究.依据大庆油田自然条件和环境污染特点,通过进行室内单体群组模拟试验和室外整体迁移模拟研究.在不使用有机溶剂的条件下对土壤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物进行检测分析,综合模拟了石油类污染物在大庆油区典型土壤中不同模拟时间和不同污染强度等条件下的迁移过程,系统地分析了大庆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富集特征和迁移规律,在室内模拟最长8年的时间里石油类污染物最大迁移深度<40cm,在室外模拟29年的时间里最大污染影响深度不超过50cm.研究表明,石油类污染物大部分以"稳定状态"保持于40cm以上土壤中.模拟石油污染物的相对迁移能力较强的组分依次为联苯、C<,17>和萘;C<,22>烷烃迁移能力较弱,C<,24>以上烷烃组分基本上不会发生迁移,石油中蜡质烃类污染物的最大迁移深度小于25cm.试验证明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在大庆土壤中的相对迁移能力与污染源强度成正比,与烷烃的分子量及芳烃的环数成反比.本文综合研究方法为进行土壤环境中各种污染物迁移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模式,研究成果为大庆油田土壤环境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物的防治和修复提供技术支持.在室内外实验模拟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研究证明,大庆油田土壤对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吸着截留能力,大庆盐碱土对石油类污染物的总体持留能力强于黑钙土;绝大部分石油类有机污染物被截留在40cm以上的表层土壤中.综合模拟研究说明,大庆油田土壤中石油类污染防治的重点在于50cm以上的地表浅层,地表土壤中模拟石油类污染物不会危及该区深度为6m的上层地下水源.以上研究成果为实现大庆油田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在研究区域石油类污染防治研究中,针对大庆油田的实际情况,选择微生物降解和植物修复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证明大庆油区土壤中存在着自然驯化的嗜油微生物,它们可以选择性地消耗油污土壤中的某些污染成分,对油污土壤具有比较明显的降解作用,可以逐渐减轻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油田大量生长的芦苇对石油有机污染具有较强的吸收、降解及转化作用,可用于大庆油田土壤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的治理.在对各种污染防治技术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结果指出采用微生物降解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技术是大庆油田土壤石油污染治理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