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我国近年来北方地区发生严重的一种新病害,在一些地区其危害已超过了大、小斑病。四川也发现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危害,被定为省的检疫对象,并加强了防治研究的力度。利用外源化学物质诱导植物提高抗病性作为一种新的防治病害途径,在国、内外开展了较多的研究。而对弯孢菌叶斑病的诱导抗性尚未见有报导。为此,研究了9种外源化学物质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诱导抗性和水杨酸诱导玉米抗弯孢菌叶斑病的生理机制,旨在为防控该病害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所采用的9种外源化学物质,在其供试浓度和pH值范围内,对玉米弯孢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无抑制作用,处理玉米后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诱导效果在9.8%~49.6%。其中,水杨酸的诱导效果最佳,达49.6%,核黄素、草酸、维生素K3和磷酸氢二钾也表现出了较强的诱导能力,诱导效果分别为38.8%、41.5%、27.2%、37.8%。 对玉米不同品种和不同生育期的诱导效果进行比较。品种间的差异表现在感病品种(唐山和Mo17)的诱导效果好于高感品种(川单13和农大108)。玉米不同生育期的诱导效果以苗期最好,拔节期其次,最差的是成株期。 2,测定了水杨酸、核黄素和维生素K3诱导玉米抗弯孢菌叶斑病的最佳浓度、诱导抗性的持续期和进行挑战接种的最佳间隔期。结果表明,10mmol/L水杨酸、0.5mmol/L核黄素和0.1mmol/L维生素K3能诱导玉米产生最佳抗弯孢菌叶斑病的诱导效果,分别为49.9%、36.7%和29.1%。用10mmol/L水杨酸诱导处理玉米植株,间隔3天挑战接种弯孢菌产生最大的诱导效果,且抗性的持续期在10~15天。而用0.5mmol/L核黄素诱导处理玉米植株,间隔2天进行挑战接种有最大的诱导效果,抗性能持续7天左右。 用10mmol/L水杨酸、0.5mmol/L核黄素、0.1mmol/L维生素K3处理玉米下部叶片(第1~3叶)后,上部未处理叶片(第4~5叶)病情指数也相应降低,且在第4叶上的诱导效果好于第5叶。表明诱导剂处理后,玉米产生了对弯孢菌叶斑病的系统抗性,并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性,距离激发点越近产生的抗性越高。 3,研究了水杨酸处理玉米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氰化酶(PPO)、过氧化氧酶(CAT)的活性及POD、CAT同工酶和丙二醛(M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