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案是指教师以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的实施方案。教师研制教案,一方面是为了加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另一方面也是一个积累资料,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教案对其专业成长起一种助推的作用。有了教案,新教师可以较为自信地走进课堂,同时设计教案也可以使他们了解、熟悉教学活动的过程和基本要素,直至最后能依据自己丰富而高度组织化了的实践知识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 教案对于课堂教学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但当前中小学教师教案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以及对访谈、文献资料的归纳整理,论文从两个方面概括了中小学教师教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表现为教案成为常规管理的手段,导致教案的形式、内容千篇一律;抄教案、补教案现象严重;教案对课堂教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书写教案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在设计教案时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知识的授受为本位,导致课堂教学过于静态化,忽视教学中生成资源的应用。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教学管理过于注重静态有序性,常规管理过分强调精细化、规范化;过于强调、重视量化评价,致使教案成为评价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教学观的转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观念,同样也影响着人们对教案的理解。 如何使教案重新成为教师教学的支持条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和教师成长服务。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一)回归教案的本义。理性地审视、挖掘教案的价值,重新认识教案,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科学管理教案。学校管理者要放宽对教案内容、形式的限制,认清教案与备课、编写教案与使用教案的关系。要树立科学的常规管理思路,拓宽教案使用途径。(三)改革教案的内容与形式。在教案设计上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要注重教案的动态化、弹性化,在预设的目标内纳入教学中生成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