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传不仅是被压缩了的传主史,在某种程度上,它还是被压缩了的社会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本。把美国自传文本置于具体的社会语境之内,对其进行文化透视,可以充分把握隐藏在话语实践背后的意识形态真相,进而解读美国自传文本与社会历史语境之间的互文关系。基于以上认识,本论文以文化研究的理论作导引,把不同性质、不同种类的美国自传文学文本置于历史现实和社会文化的语境中,力图通过“文化视角”阐释美国自传文本与美国精神、道德教化、文学话语、文化身份、种族体验、性别政治和“小写的历史”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显现美国自传文本的文化叙事功能。
美国文学,无论是虚构文学还是非虚构文学,都深深带有美国民族文化特质的印记。美国自传文学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得益于美国文化崇尚的独立进取的“个人主义”和锲而不舍、追求成功人生的“美国梦”以及兼容并蓄、大熔炉般的“文化多元主义”。而这些鲜明的美国文化特质又是美国不同族裔自传都着力表达的主题之一,从而又发扬、强化了这些文化特质。美国自传文学和美国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互为前提、互为建构和互为阐释的互文关系。美国自传作者文化背景的多元化使得自传作品也相应地承载着多元的文化意义。美国宗教自传的文化意义主要体现在对美国社会道德体系的建构和维系以及对文学话语模式的影响两个方面。处在美国民族文学源头的《乔纳森·爱德华兹自述》和《富兰克林自传》将清教思想主题化,不仅对美国社会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起了积极的建构与维系作用,而且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使清教思想在传记、小说、诗歌等不同文类中具有了主题意义,也使美国文学形成了简洁平易的语言风格和第一人称叙事传统。移民自传就是移民身份的“寓言”,不仅表达了移民在文化身份的重建过程中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认同与融合,也表达了移民在异质文化中由于文化身份的缺失而造成的文化焦虑和心理漂泊感。在强权政治和主流文化的压制下,非裔美国人处在社会的边缘位置,成为文化上的“他者”和社会中的“隐形人”。非裔美国人自传作者将他们的生存境遇融入文本,以期真实地展现被殖民制度和种族歧视所扭曲、异化的黑人生活以及由此对黑人心灵造成的创伤。他们还将自我叙事与民族解放的使命联系起来,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广大黑人在追求自由、平等和重建文化身份以及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特有的种族体验和文化遭遇,并力图通过个人叙事修正历史记忆,引导黑人重建文化身份和主体意识,启发他们的反抗意识,鼓舞他们的斗争精神,为他们提供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由于处在白入主流文化与美国黑人边缘文化的夹缝中,黑人女性对意识形态背后的话语权力运作有更加敏感的体验和认识。黑人女性自传是黑人女性对居于霸权地位的白人主流文化的专横和傲慢式独白以及男权主义思想及其话语方式进行的批判性思考。而这种批判性思考的过程,也正是作者对自身主体意识和文化身份的不断界定和建构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传是其主体意识和文化身份的文本化,是黑人女性奋斗精神的延续,也是黑人文化传统的发扬光大;对推动种族平等和女性解放事业起了积极作用。自传不仅是个人叙事,也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文献。尤其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中,自传作为“小写的历史”,对传统历史观具有独特的解构和颠覆意义;同时,自传通过对族群概念、文化身份、主体意识、性别政治、话语权力等的界定,其意义不仅仅囿于个人记忆,而是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