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肠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直肠癌的综合治疗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规范化手术仍是直肠癌治疗的最佳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随着外科医师腹腔镜的手术操作技术经验不断积累总结,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逐渐得到推广和普及,并取得可观的疗效。但是2010年我国卫生部为了规范治疗结直肠癌,特制定了《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对于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未予推荐;2014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对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仅限于临床研究。在提倡治疗规范化的今天,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尚存在争议,面临各种反对和质疑。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腹腔镜辅助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腹腔镜技术在中高位直肠癌的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4年在大连市中心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病情资料,选取其中癌灶距肛门8-15cm的93例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意见选择手术方式,其中50例患者行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43例患者行开腹直肠前切除术,两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镇痛药的使用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常见并发症:排尿功能障碍、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等。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例数与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率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结果:腹腔镜辅助组手术时间为177.0±20.6min,开腹组手术时间为172.1±16.0min,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相比大致相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经腹腔镜辅助组手术期间出血量为117.0±10.3ml,开腹组手术期间出血量为340.6±19.0ml,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上,腹腔镜辅助组明显少于开腹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经腹腔镜辅助组清扫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2±1.2枚,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1±1.3枚,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数目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在术后镇痛药均使用吗啡,腹腔镜辅助组为30.0±7.3mg,开腹组术后为47.7±10.2mg,开腹组吗啡使用量明显高于腹腔镜辅助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腹腔镜辅助组术后肛门气时间为2.7±0.7d,开腹组术后肛门气时间为3.7±0.9d,腹腔镜辅助组在术后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经腹腔镜辅助组术后进食时间为3.5±0.7d,开腹组术后进食时间为4.7±0.9d,在术后进食时间方面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腹腔镜组辅助术后住院时间为11.4±2.0d,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3.6±3.0d,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上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排尿功能比较上(见表4),腹腔镜辅助组排尿功能Ⅰ级6例,Ⅱ级39例,Ⅲ级3例和Ⅳ级2例,术后排尿功能障碍者(Ⅲ级+Ⅳ级)5例(10%);开腹组排尿功能I级7例,Ⅱ级25例,Ⅲ级6例和Ⅳ级5例,术后排尿功能障碍者(Ⅲ级+Ⅳ级)11例(25.6%),两组患者在排尿功能障碍比较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腹腔镜辅助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0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3例,肠梗阻2例;开腹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3例,肠梗阻7例。两组患者在术后切口感染及肠梗阻上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在术后肺部感染及吻合口瘘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结论:在中高位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腹腔镜辅助技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