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和血脂各成分的相关性,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血脂各指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从而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机制提供证据。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别纳入冠心病组、非冠心病组。入选标准:(1)因可疑初发心绞痛就诊需行冠脉造影患者;(2)患者以往从未应用任何降脂药物;(3)合并糖尿病和/或高血压的患者给予合理降糖、降压治疗;(4)所有患者经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2)存在可能影响血脂和免疫功能的疾病的患者,如急慢性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疾患、近期手术史等;(3)妊娠及哺乳期女性;(4)患者脑血管疾病,存在意识或精神障碍者;(5)存在血液系统疾病者;(6)恶性肿瘤患者,曾接受过免疫治疗者;(7)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病例资料的相关检验数据。血脂检测:总胆固醇测定(TC)、甘油三酯测定(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LDL-C)、载脂蛋白A1测定(Apo AI)、载脂蛋白B测定(Apo B)、脂蛋白a测定(LP(a)),计算比值LDL-C/HDL-C、Apo B/Apo AI;免疫球蛋白检测:免疫球蛋白E测定(Ig E)、免疫球蛋白A测定(Ig A)、免疫球蛋白G测定(Ig G)、免疫球蛋白M测定(Ig M);超敏C反应蛋白定量(hs-CRP)。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或预测因素,采用Spearmen相关性检验分析免疫球蛋白水平与血脂水平相关性,将血脂全项、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最大狭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入选97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56例,非冠心病组41例,其中冠心病组患者有慢性冠脉综合征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男性比例、年龄、脑卒中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心病组BMI、腹围、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比例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血常规比较,冠心病组NEU、MON、HGB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WBC、LYM、EOS、BAS、PLT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间血生化指标比较,BUN、SCr、HCY有统计学差异(P<0.05),UA、FIB、ALB、GLO、ALT、AST、TBIL、DBIL、IBIL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脂方面,LDL-C(冠心病组3.39±0.82 mmol/L vs非冠心病组3.00±0.64 mmol/L,P=0.012)、HDL-C(冠心病组0.87(0.77,0.99)mmol/L vs非冠心病组1.12(0.95,1.33)mmol/L,P<0.01)、LDL-C/HDL-C(冠心病组3.91±1.02 vs非冠心病组2.81±0.93,P=0.001)、Apo AI(冠心病组1.06±0.13 g/L vs非冠心病组1.29±0.19 g/L,P<0.01)、Apo B/Apo AI(冠心病组1.00±0.18 vs非冠心病组0.80±0.19,P<0.01)、LP(a)(冠心病组205.90(105.28,362.52)mg/L vs非冠心病组125.80(83.50,150.85)mg/L,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TG、TC、Apo B等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间免疫球蛋白、炎症指标比较,冠心病组Ig E、Ig A、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Ig G、Ig 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对冠心病患者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g E、hs-CRP、LP(a)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6.对血脂、免疫球蛋白指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Ig E与HDL-C、Apo AI呈负相关(r分别为-0.443,-0.556,P均<0.01),LP(a)与Ig E、Ig A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5,0.304,P均<0.01);Ig E与MON呈正相关(r=0.284,P<0.01);Ig A与BAS呈正相关(r=0.207,P<0.05);HDL-C与冠脉病变支数、最大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460,-0.428,P均<0.01);LDL-C与冠脉病变支数、最大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7,0.270,P均<0.01);Apo AI与冠脉病变支数、最大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567,-0.549,P均<0.01);LP(a)与冠脉病变支数、最大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510,0.591,P均<0.01);Ig E与冠脉病变支数、最大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647,0.717,P均<0.01);Ig A与冠脉病变最大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204,P<0.05);hs-CRP与冠脉病变支数、最大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534,0.587,P均<0.01)。LP(a)和Ig E水平越高,冠脉病变狭窄程度越严重,提示LP(a)和Ig E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结论冠心病患者Ig E水平显著升高,Ig E水平的增高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最大狭窄程度呈明显正相关,Ig E与LP(a)呈线性正相关,且与血液中单核细胞绝对值呈正相关,但Ig E与LDL-C无明显相关性;因此,本研究提示Ig E可能作为除LDL-C以外的心血管剩余风险,或可成为未来强化降脂治疗、逆转动脉粥样斑块的替代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