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倾向影响了中国20世纪文学史对作家作品的评价,也影响了作家对创作意图的叙述,也形成了以作家意图为中心的文学史叙述模式。文学史以作家意图取代文本的细致深入解读,这影响到文学文本意义的丰富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读者对文学文本的审美解读。本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80年代以前新文学史叙述与政治体制的密切关系。80年代以前新文学史的编写历史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成三个阶段:新文学出现的最初二、三十年新文学史叙述;40-50年代以“新文艺的方向”为导向的新文学史叙述;50-80年代与学科体制相结合的新文学叙述。本文梳理新文学史由发生到80年代政治体制捆绑在一起的历史过程,探讨新文学史叙述采取“意图决定论”来分析作家作品的原因及表现。
第二部分分析新文学史和作家创作意图之间的关系,从两个方面加以讨论:第一,以巴金的《家》为例,分析新文学史的政治倾向评价标准;第二,叙述作家调整自己相关创作意图,这为文学史评价作家作品提供依据。以此说明新文学史对作家作品的阐释具有很强的遮蔽性,与作家真实的创作状态和文本自身的内涵有一定距离。
第三部分梳理近20年来学术界对巴金的研究现状,研究者多从宏观方面入手,较少以文本为中心研究,说明审美性解读文本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巴金对作品的自我阐述与文学史叙述之间的关系,并以巴金的《家》为例重新解读文本,试图在新文学史叙述之外呈现出小说文本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