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ER数据在西昌市紫茎泽兰遥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6243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茎泽兰是一种世界性的恶性杂草,于20世纪40年代经中缅边境传入我国,在我国西南地区已造成严重危害,并有不断向北入侵蔓延的趋势。传统常规的调查监测方法成本高、精度差,而且不具备监测要求的时效性,无法及时把握杂草分布状态与实施防除措施。本文以西昌市为研究试点区,选择ASTERL1B级数据和土地利用图为数据源,首先对西昌市紫茎泽兰分布的实际情况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获取典型样地及紫茎泽兰群落指标,结合西昌市实际情况和所采用卫星影像特征,确定了该区主要地物的分类体系;然后对ASTER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适宜波段进行图像融合处理;同时对样地群落特征指标与相对应的植被指数指标进行相关分析,选择出对紫茎泽兰群落最敏感的植被指数,并提取该植被指数的纹理信息,与筛选出的适宜波段融合生成含纹理信息的融合图像;最后运用最大似然分类法和马氏距离分类对研究区VNIR图像和两种融合图像进行共六种组合分类,自动提取目标害草信息,选择满足分类精度要求的最佳分类方式,初步探索出快速、准确、方便的调查紫茎泽兰分布的方法和技术,为紫茎泽兰实地监测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样地群落指标与其对应的光谱指标计算和相关分析,发现在NDVI、RVI和PVI三种植被指数中,RVI对于紫茎泽兰群落敏感性最高,与群落指标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7(最高达到0.80),能较好反映其群落特征。(2)对ASTER数据三种传感器生成的三种分辨率的影像数据进行Gram-Schmidt融合处理,可以将具有较高光谱分辨率的多光谱遥感波段的空间分辨率从30m×30m提高到15m×15m,增加更多的地表地物组分信息,而光谱信息在变换前后不发生改变,确保了后续图像分类的可靠性。(3)对于同一融合数据源,最大似然法分类效果优于马氏距离法分类,对融合图像的分类,最大似然分类法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78.50%和0.7496,高于马氏距离的73.70%和0.6936;对于加入纹理信息的融合图像分类,最大似然分类法的总体精度达到90.52%,明显高于马氏距离的80.64%,而Kappa系数达到0.8894,高于后者的0.7741。(4)对于同一分类方法,添加了纹理信息的最大似然分类结果优于未添加纹理信息的分类结果,前者的分类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0.5207%和0.8894,均高于融合图像分类的78.5047%和0.7496,以及原始VNIR分类的84.1121%和0.8149结果;而马氏距离的分类结果,则是原始光谱VNIR的分类结果优于添加纹理信息的融合图像,前者的分类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6.2483%和0.8397,高于后者的80.6409%和0.7741,无纹理信息的融合图像分类结果最差,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等于73.6983%和0.6936。(5)从单种地物类型的分类精度来看,添加植被指数的纹理信息使可使紫茎泽兰、草地和林地等植被相关地类的分类精度提高,这三种地物类型均是以添加纹理信息的融合图像最大似然法的分类制图精度最高,分别达到86.92%、73.91%和100%。(6)经过六种组合分类结果比较,添加纹理信息的融合图像基于最大似然法分类结果精度最高,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最大,分别是90.5207%和0.8894,该精度可满足紫茎泽兰遥感分类与制图的要求。
其他文献
铁是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不同铁源在动物机体内的吸收利用率不同,且影响机体的氧化还原状态。但抗氧化剂改善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是否影响机体铁的利用尚缺乏研究。本文分
试验一:比较研究不同品种对泌乳奶水牛产奶性能、乳脂脂肪酸组成、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血浆脂肪酸含量、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微生物群的影响。试验选取泌乳中期、胎次相近且健康
本文通过选择性培养,对土壤肥力肥沃、中等、贫瘠的烟区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分离。根据菌体形态、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部分序列测定及同源性
从供、受体细胞准备,重构胚构建与体外培养、妊娠到胎儿出生,核移植的效率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供体细胞体外培养是影响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建立稳定的牛
母猪妊娠11-12天(GD11-12)是胚胎着床的窗口期,研究妊娠11-12天与空怀对照的母猪子宫内膜有助于揭示影响胚胎着床的分子机理。本试验以杜洛克猪种妊娠12天与发情后空怀12天母猪
本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对乳仔猪生长性能和健康的影响,主要分两部分进行。首先,通过乳酪杆菌和粪肠球菌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试验,获得两种益生菌的最佳配比。其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