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国家间外交礼仪研究——基于《仪礼》和《左传》的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ming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交礼仪是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交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形式和环节,在外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球化的推进下,作为国家间交往规范的外交礼仪获得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需求。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早在先秦时期,中原大地就已经形成了一般意义上的国家行为体与国际体系,诸侯国间频繁的交往促成了中国早期的外交礼仪和规范的产生,遥遥领先于西方世界。这是中国外交史中的重要成就,也是世界外交史中的宝贵财富,具有历史和现实价值,值得我们珍视和总结。   论文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对先秦时期有关国家间外交礼仪的著作《仪礼》、《左传》以及其他传世文献的研读,以期提炼出先秦时期国家间外交礼仪规范和原则,及其具有当代价值的精髓部分,从而得出有益启示,“以古为镜”,服务于当代中国外交。   论文第一部分简单介绍选题背景、意义、研究综述以及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在对“礼”、“仪”、“礼仪”和“外交礼仪”这些概念简单梳理的基础上,对文中所设立的“先秦”这一时间段进行界定,即诸侯林立,外交活动丰富活跃的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第三部分从先秦时期国家间外交礼仪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外交礼仪的主要内容,外交礼仪所体现出的外交原则、惯例和机构设置,外交礼仪的变迁四个方面对先秦时期国家间的外交礼仪进行论析,详细阐述了构成先秦时期外交礼仪的四要素“朝、聘、会、盟”的具体仪节、特点及其演变。   第四部分对先秦时期外交礼仪所具有的当代价值进行分析。通过与当代外交原则和惯例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更清晰、更深刻的体现出先秦时期国家间外交礼仪对中国外交礼仪文化的影响,和当代外交对我国古代外交的吸收与继承。
其他文献
财产继承关系作为上层建筑,取决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不仅体现了家庭或亲属之身份关系、财产关系的历史与现状,而且还折射出宏观经济体制的运行态势,并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人们财
自休息权诞生之起,如何在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之间做出平衡,一直是一项重要课题。无论是作为道德权利,还是法律权利,休息权保护都至关重要。墨子曾言,民有三患,饥不得食,寒不
本文是一篇理论性的论文,通过研究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来探讨在未来某一时刻建立起一个世界性政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本文的理论支撑来自功能学派,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在一个相当
“反身型法”是德国学者托依布纳为应对西方现代社会严重的社会危机问题,所提出的社会与法律共变的、新的法律演化模式。对于这一法律演化模式理论及其所表现出的反身性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