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上海成功借鉴国外经验于1988年联合浙江、江苏共同推出“江浙沪旅游年”开始,意味着中国旅游业跨区域产品初步形成,此后,华东五省一市(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和上海),北方十省市,沿江(长江)经济带,珠江三角洲,中原旅游协作区,环渤海旅游圈等的形成,标志着区域旅游在中国的蓬勃发展。目前,从全国来看,区域旅游已经愈来愈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但是,伴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区域旅游的均衡发展已成为当今旅游发展的瓶颈。研究区域旅游的非均衡发展,促使区域旅游由非均衡向均衡发展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学术界旅游研究重点和热点工作之一。针对此问题,论文首先在阐述区域旅游非均衡发展类型、分析区域旅游非均衡发展成因的基础上,揭示了由于旅游吸引力系统的不平衡而产生区域旅游吸引力强弱的差别,形成旅游优越区和“非优区”,从而导致区域旅游的非均衡发展。基于以上分析结果,论文着重探讨区域旅游均衡发展战略,从“寄生”诠释出发,通过分析区域旅游的非均衡发展与生物学“寄生”现象的相似点,提出“寄生——共赢——多赢”旅游发展智慧,模式内在规律、实践原则和理想状态,试图构建区域旅游向均衡发展的模型,即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非优区”借势发展,借船出海,“非优区”“借势”或“依托”优越区的良好旅游发展环境获得发展,旅游优越区从旅游“非优区”的发展中获得壮大,在利益趋向一致的状况下,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最终实现区域旅游由“共赢”到“多赢”的均衡发展。最后,论文以嵩山区域旅游为例,在分析嵩山区域旅游资源类型、特色、价值和发展评价基础上,论证了“寄生——共赢——多赢”的可行性,为实现区域旅游的均衡发展找到一条有效地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