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1973~1982年渤、黄、东海蓝点马鲛逐月机轮拖网的渔获量及平均捕捞努力量(CPUE)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了解并掌握渤、黄、东海蓝点马鲛在产卵、生殖和索饵不同生活阶段的洄游分布和资源变动的规律,就蓝点马鲛渔场分布及年际变化特征加以探讨,并结合由ROMS三维非线性的斜压原始方程模式推导出的温盐数据,分析了渤、黄、东海海区蓝点马鲛渔获量与海表温度(SST)、海表盐度(SSS),CPUE与SST、SSS之间的关系,探求表层水温及盐度对渤、黄、东海蓝点马鲛渔场分布的影响及形成蓝点马鲛在集群分布上月际及年际变化差异的原因,以期为蓝点马鲛的渔业生产与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安排海洋捕捞生产以及对蓝点马鲛资源的保护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1973~1982年渔获量及CPUE分布图较明显地反映出蓝点马鲛越冬洄游趋势,每年9月上旬前后,随着近岸水温的降低,鱼群陆续游离渤海开始作适温洄游,部分鱼群已进入黄海北部,在水深20~30m海域索饵;10月上、中旬,蓝点马鲛主群开始南移,主要分布于黄海中北部,30~40米较深水海域中索饵;11月渤海、黄海水温继之下降,鱼群已基本南移,主要分布于黄海中南部水深40m左右的海域,而在渤海和黄海北部此时鱼群已没有或很少分布;12月中、下旬鱼群经长江口和大沙渔场陆续返回黄海南部外海或东海外海越冬场越冬。1973~1982年渔获量及CPUE温盐图显示,蓝点马鲛渔场分布与渤、黄、东海SST及SSS的变动密切相关。1973年4月台湾暖流势力较强,东南风系出现频率大(37%),该年蓝点马鲛中心渔场的位置亦明显偏向西北;1976,1979及1982年受“厄尔尼诺”影响,黄、渤海海表水温较之往年偏高,水温下降减慢,鱼群向南越冬洄游的速度也随之减慢,中心渔场位置偏北;1979年12月,黄海中部沿岸较其他年份盐度梯度较大,蓝点马鲛在海州湾渔场附近有较高CPUE。了解渤、黄、东海海域蓝点马鲛资源的分布状况和渔场移动规律对于保护蓝点马鲛资源量,维持我国蓝点马鲛的生产规模,稳定其捕捞产量,合理开发利用蓝点马鲛资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