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我国湖泊面临的严重富营养化及其灾害问题,探索浮游藻类生物量的控制、抑制“水华”发生、改善湖泊水质的有效途径是非常必要的。溶藻细菌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生物种群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藻类生物量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些国外研究者认为水华的突然消亡就可能与溶藻细菌的感染有关。溶藻细菌作为水华防治的微生物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课题前期在太湖现场放置的除藻中试装置中,以维纶(聚乙烯醇纤维)作为人工介质,采用自然富集的方法进行挂膜,富集溶藻细菌,对太湖水体进行除藻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除藻效果。并在已挂膜并经一段时期运行的维纶介质上成功分离筛选出1株溶藻细菌,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对其进行溶藻机制的初步探讨,发现它主要是通过胞外分泌物作用于藻细胞而溶藻的。此外,前期研究中还初步建立了针对溶藻假单胞菌属的PCR定性、定量检测技术,并应用于太湖流域现场的溶藻细菌监测。在此基础上,本课题旨在从太湖除藻中试装置中分离筛选溶藻效果较显著的新的溶藻细菌,对其溶藻能力进行评价;在细菌溶藻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分离纯化和鉴定出高效且避免二次污染的细菌溶藻物质,对该活性物质的溶藻能力及生物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同时对溶藻细菌进行固定化研究,筛选固化效果最佳的溶藻细菌-人工介质复合体并对其溶藻能力进行评价;进一步完善环境溶藻细菌的RTQ-PCR定量检测技术,为该技术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1.太湖溶藻芽孢杆菌的分离与评价以维纶(聚乙烯醇纤维)作为人工介质,在太湖现场采用自然富集的方法进行挂膜,富集溶藻细菌。从经一段时间运行并取得较满意除藻效果的维纶介质上分离筛选溶藻效果较显著的细菌,经生理、生化检测及16S rRNA荧光图谱鉴定为芽孢杆菌属。对其溶藻效果进行评价:在4.5×10~7个/ml的铜绿微囊藻液中,不同浓度的溶藻芽孢杆菌均显示有溶藻作用,作用的强弱与细菌浓度相关。10~3-10~7个/ml菌液的24h溶藻率分别为11%、33%、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