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企业产权制度的角度,对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资本收入与劳动收入差距进行了研究。认为资本收入与劳动收入差距是当前居民收入差距的最主要组成因素;形成劳资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企业产权制度具有劳动者产权缺失或弱化、资本所有者产权占主导的特点。由于劳动者产权尤其是所有权、决策权和分配权普遍缺失或弱化,企业的分配严重向资本所有者倾斜,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压低劳动者的工资。这一机制通过市场经济的运行产生了劳资收入差距。
本文在描述了目前中国居民劳动收入与资本收入差距的现状后,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企业产权制度对劳资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并从法律层面梳理了我国产权制度的现状。接着,从微观企业内部的现实产权制度入手,按照私营经济、国有经济、混合所有制股份经济三个部门分类,发现总结了不同类型的企业产权制度特点,并详细分析其如何产生劳资收入差距。这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然后,进一步对当前劳动力市场进行分析,指出劳动者产权弱化所产生的企业压低工资的动机,在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劳资力量不对称的劳动力市场上得到了实现。其中,“企业产权制度决定工资水平”是劳资收入差距的形成规律,而“工资市场定价”则是该规律的实现形式。
本论文在内容上实现了以下创新:
第一,从企业产权制度的角度尤其是所有权、决策权和分配权的角度来研究劳资收入差距,详细分析了企业产权制度影响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
第二,较全面地梳理和摸清了我国企业产权制度的现状。按照私营经济、国有经济和股份经济三个部分,分别考察企业产权制度中所有权、分配权和决策权在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以及管理者之间配置的现实状态。
第三,对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提出了较新的观点,认为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具有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因素,这是由国有企业的经济性质决定的,政府的协调机制也起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存在忽略劳动者利益的因素。这是因为国企改革过于重视经营者的作用而忽视了普通劳动者的权益;国企代理机制对管理者的激励设置只包括提高效益的因素而忽视了对劳动者利益的维护;另外,国有经济外部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通过竞争压力对国有企业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四,对股份制企业的产权制度提出了较新的观点,认为资本通过股份的形式独立出来后,这种形式强化了资本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私人资本和国有资本都将资本增殖置于最重要的地位。本文还构建了一个计量模型,通过上市公司的现实数据验证了私人资本与国有资本对劳动者收入的不同影响,发现后者控股比前者控股更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