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17相关性细胞因子在新生小鼠MCMV感染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ch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新生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肝炎发病过程中Th17相关性细胞因子IL-17、IL-23、IL-22和IL-27的动态演变,探讨Th17相关性细胞因子在新生小鼠MCMV肝炎中的作用及意义。2.观察更昔洛韦对新生小鼠MCMV感染的治疗作用,从而进一步确定Th17相关性细胞因子IL-17、IL-23、IL-22和IL-27在MCMV感染中的作用。  方法:72只新生BALB/c小鼠按窝随机分为MCMV肝炎组(病毒组,n=24)、正常对照组(n=24)和更昔洛韦治疗组(n=24)。三组动物均设3、7、14天3个时点亚组,各组每个时点亚组8只。采用腹腔接种MCMV建立MCMV肝炎模型(MCMV组),对照组(Control组)腹腔注射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更昔洛韦治疗组在接种病毒后当日开始每天腹腔注射更昔洛韦60mg/kg·d,连用2周。在3、7、14天后各组小鼠在规定时点取血,分离血浆,无菌取肝脏和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水平,了解肝细胞功能变化,用肝组织病变活动性积分(HAI)评估肝组织病变,提取肝MCMV-DNA行PCR分析。ELISA检测三组新生小鼠血清中IL-17、IL-23、IL-22和IL-27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肝脾组织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IL-22、IL-27mRNA的表达。  结果:1.成功建立新生小鼠MCMV感染肝炎模型,肝功能改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毒组小鼠ALT水平在3天时明显升高,水平在7天时达高峰,14天时下降。与病毒组相比,治疗组ALT3天时即有明显下降,7天时进一步下降,14天时接近正常;肝组织病理改变:病毒组肝组织HAI均值在第3天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治疗组肝组织HAI均值也在第3天达高峰,但肝损害明显轻于病毒组,以后肝病变逐渐减轻,在第7天和14天时HAI均值都显著低于病毒组。2.病毒组小鼠血清IL-17、IL-23蛋白水平在感染后第3天开始增高,且呈持续升高趋势,直至第14天表达最高。与对照组相应时点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各时点亚组无明显差异(P>0.05)。肝脾组织IL-17mRNA、IL-23mRNA表达变化与血清蛋白水平变化趋势相似。病毒组小鼠血清IL-22、IL-27蛋白水平在感染后第3天开始增高,第7天达高峰,第14天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应时点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各时点亚组无明显差异(P>0.05)。肝脾组织IL-22mRNA、IL-27mRNA表达变化与血清蛋白水平变化趋势相似。3.更昔洛韦治疗组小鼠血清IL-17、IL-23蛋白水平在感染治疗后第3天开始下降,且呈持续下降趋势,直至第14天表达最低。与病毒组相应时点亚组比较,治疗7天、14天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肝脾组织IL-17mRNA、IL-23mRNA表达变化与血清蛋白水平变化趋势相似。更昔洛韦治疗组小鼠血清IL-22、IL-27蛋白水平在感染治疗后第3天开始升高,且呈持续升高趋势,直至第14天表达最高。与病毒组相应时点亚组比较,治疗14天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肝脾组织IL-22mRNA、IL-27mRNA表达变化与血清蛋白水平变化趋势相似。  结论:1.MCMV肝炎新生小鼠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呈现高表达,提示Th17相关性细胞因子IL-17、IL-23可能参与了新生小鼠MCMV肝炎的发病。  2.在MCMV急性感染早期,机体可能通过上调IL-22、IL-27水平来快速清除病毒,IL-22、IL-27在MCMV感染中起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1.观察正常大鼠触液核(cerebrospinal fluid-contacting nucleus,CSF-CN)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分布。  2.内脏痛大鼠触液核CGRP的
目的:了解载脂蛋白E基因(apolipoprotein E,ApoE)和聚集素(Clusterin,CLU)基因与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及汉族人群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LOAD)之间的相
乳腺癌是女性癌症类型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世界范围内以及不同地区和不同种女性人群中,乳腺癌是主要发病癌症之一,并且已然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分子表面分型标志